义海寺是我老家一座较有名的寺庙,座落于邻乡大湖仙山中,现任住持释明源(一曰释明圆、释明缘)法师,出家前是我老家的一位普通农民。五年前我拜访过他,这次趁回国空隙(2014年4月30日)再次去义海寺拜访他。
和过去一样,法师依然健谈,不知他是想度化我,还是因平时很少有人和他交谈,进而积累了不少的言语?而他和我谈禅修时多次讲到禅的不立文字和不现言语的观点。在谈话中他多次提到过他的儿子,讲了他儿子做生意和经济上支持他寺庙的事情。
法师一身朴素得有些破旧的法衣,领口甚至有些油渍,可能与不常洗涤有关,奇怪的事情是,近距离靠近他不但没有令人不愉快的异味,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不知是檀香还是某种植物的淡淡的幽香,我猜大概与法师常年全素饮食有关。
法师坚持劳作,在寺庙周围的山林中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我问到他关于山林的所有权问题——我担心将来政府收回植树造林产生的所有财产,法师说他并不担心,寺庙植树造林本身就不为利——全然与普通人们植树造林将来卖出获利的目的不一样,他说希望给后人留下一片美好的山林样板。
自他掌管寺庙近二十年来,原来破旧的小寺庙现在基本焕然一新,难能可贵的是,所有的新建筑皆由他亲自设计并参与建设。
与淡然面对山林的所有权问题一样,法师对当地政府扣留部分上级政府拨款亦无甚感想:本来没有这些资金也能过得去。在法师的管理下,他坚持在义海寺中不设抽签,不卖门票,甚至香火也不卖,着实令我对如今的中国还有这种还较为纯粹的佛门圣地甚为佩服。
我大约和他聊了两个小时,话题大致与佛教和他现在掌管的寺庙有关。限于他的知识面不宽,讲到一些自然现象的时候,他不免会掉入我认为是迷信的东西,当然,我所认为的“科学认识”也可能是错误的。大凡与他相左的观点,我几乎不会与他争辩,我觉得争辩于事无补,所有的观念在这位老法师心中皆已根深蒂固,我亦无必要坚持“我所认为正确”的东西而拒绝聆听他的观点,好为人师。
我们一行加上小孩共有九人,法师在知道我们来访前就安排了我们的午饭。斋饭不错,虽然全素,但我不但不觉得难吃,反而觉得非常可口,这可能与他们在所有的素食中都加了辣椒面有关,这种能满足我等在家人口味的素食与佛门讲究的清静可能还有点距离。
临行之前,我给了法师一点钱,我不拜菩萨不捐功德箱,给法师一点钱是出于对法师清修几十年的一种敬佩,是我这样的在家人对于出家人的支持,同时也感谢他盛情款待我们。
义海寺全貌
站在义海寺远眺前方,号称小桂林风光:三座小山峰组成“三碗斋饭”。
有关专家鉴定后说这棵罗汉树有1000年了,镇寺之宝。
全素的斋饭口味不错,每边有三双筷子,其中一双是公用筷子——卫生,很好。
和明源法师合影
“拜访义海寺住持明源法师”上的29条回复
菜色看起来好地道的,可是这寺的Style好像宾馆啊。
相由心生,法师是这样想的,就是这样设计的,然后就是这样建设的。
师傅有没有解释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还是说这是“禅”得“悟”。
上面的回复即是法师给我的解释。
第一张照片已经道出了这个寺庙所在地理位置,如果从风水的角度,是非常不错的,背后竹林底下的是坟么?
原来你是这方面的大师呢。你说对了,竹林下面的是历代方丈住持圆寂后的塔林。
有次我在路上碰到一个和尚,他双手合十,说:施主,你身上有光,与佛有缘,鞠躬走人。然后我目送他离开,他碰到很多人都没有这么做。
你这是《新白娘子传奇》中法海初次遇到许仙的现实版。
非也非也,那法海缠着白素贞说,而我所遇之人说完鞠躬便走。
根据你的头像看,毛发这么茂盛,还有光,那是真有光的节奏啊:)
我也遇到过,说我面相怎么地的,要送我几句话,我没搭理,后来我妈说,应该听一下的。
然后你现在就成了一方人物了?我倒是觉得这种说法不过是信口开河,引人上钩…
真正的大师是不会随便指出来的,不能随便说,我这次拜访的法师也是如此说。你要当这种“不能随便说”理解为“说也说不出”也无妨。
菜看起来就很好吃很可口啊
本来就很好吃的~
我只是想说回国这么多天,只有这点照片,我很不开心,呵呵。
向往那样的生活,但无法放弃凡尘俗世的各种精彩。
人人出家也不现实的嘛。
照片当然不只这些,而是太多了,我整理及写作都需要时间。
本来是打算边走边写的,无奈实在太累,所以就没有实时更新。
搞得你老都不开心了,抱歉了啊。
环境真的很优美,而且这位法师很脱俗!
他只有小学文化,我也打心眼里很敬佩他修行的境界。
辣椒不是大五辛吗 那里怎么会有这种东西
芥辣椒姜,是辛非荤,椒,姜,芥,素食人均宜服。辣椒固宜少食,以食多则于人无益故也。
— 印光大师全集 文钞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受教了!
好山,好寺,这寺看起来很气派啊
还不错,环境很好,佛门清静。唯一不足的可能就是海拔并不高——但这也适合人居住,太高的地方冷。
这个,发现这次博主穿得很严肃。
此事非同小可,不可造次。当然严肃对待,正装出发。
倾听你的讲述,提高我的修养。
岂有如此功效?
同事们看了这棵罗汉松,说至少得500年。
好眼力。有专家确认了一下,说是快10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