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个需要好好考虑的事情。当我打听孩子将要上小学的地方时,发现这个城市有个很独特的现象:私立学校——也就是民办学校,已然成为主流。
这些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本身没有区别,都走国内教育系统,将来也是考中国的大学。最大的区别是私立学校收费要贵得多,一年学费要4万人民币左右。虽然贵,但私立学校依然有吸引力。我几个当地朋友的孩子都选择上私立学校,最大的吸引力如他们所说: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还是不错的。
国内的教育通常以公立为主,教育资源主要由各级政府投入。私立学校由于没有政府财政资源投入,所以在价格方面显得相对昂贵得多。因此,私立教育的受众面也就显得相对小众一些,毕竟大部分老百姓不愿意选择私立学校,既然公立学校不错,为什么还要多掏钱?
那为什么我打听的这个地方私立学校反而显得主流一些呢?我想,这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这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很高,几万块钱一年的教育费用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并不形成巨大的负担。而公立学校的老师由于待遇问题,优秀的师资不愿意待在公立学校,哪怕政府投入加倍,公立学校的工资待遇依然比不上私立学校。
家长们既然发现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比公立学校还要好,也就觉得为孩子教育额外付出投资是划算的。这种事情放在其它城市,估计学生家长们会天天在政府大门前静坐:为什么要让他们多掏几万块钱让孩子上学?公立教育哪去了?
归根结底还是经济水平的问题。我不自禁拿这个现象对比英国的教育系统。在英国这些国家,初等教育也是全民免费,上学资格划片决定——租房一样享有当地学区教育权利。显然,公立教育照顾到了公平性,不管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每个孩子能享用到最起码的教育资源。但是,你要是对教育质量期待太多,那还是选择昂贵的私立学校为好,通常也是精英贵族路线。
适当的竞争还是有必要,教育体系也一样。吃大锅饭的公立教育如果缺乏竞争力,尤其是教师待遇方面,就会导致教育质量跟不上。老师们要么人浮于事,要么就为了创收变着法子开补习班等事情,就像公立医院的医生一样,既然挂号费不高,那就得想办法从其它渠道创收。说白了,到头来总需要有人买单。教师和医生都是人,也需要养家糊口。
看着国内这些地方的私立学校教育,我不知道英国的教育现状会不会是中国的明天。如果是,阶层的固化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阶层固化就是这样从人的一出生就决定了。不得不面对的真相是,这世界好像从来就不是公平的。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懊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