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觉前拿起书架上的《金刚经》,翻到最后一页,居然发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这篇经文我其实以前就能背诵,但好久未读,已经背不出来了。
我尝试再次背诵,抵抗年岁增长带来的记忆力减退。如今再读,感受与年轻时自然有所不一样,大概心中的智慧和大脑的理解力也不一样了吧,毕竟经文还是那些经文。
我发现网上对《心经》的分段都不太利于我背诵,于是我把经文按我的理解分成了以下八段。
-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以上八段的逻辑:
- 第一段是起始段,一篇文章总有首段。
- 第二、三段是讲舍利子,阐述空(物质)与色(意识)之间的关系。
- 第四段进一步讲空的内涵,也就是“无”。
- 第五、六段引用了两个例证,他们从《心经》中取得的收获。
- 第七段总结:《心经》是终极智慧。
- 最后一段说明《心经》的咒语到底是什么,“揭谛”其实就是“门”的意思。
我不知道我的理解逻辑是否正确,但有了这个分段逻辑后,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至少对我而言。人脑记忆东西时,需要模块化,更形象一些,有利于记忆背诵。
通过对《心经》的不断背诵,我经常会有新理解。我甚至查阅了不同的英译本从另外的角度来理解(也是以中文心经为起始版本),但总是不能完全参透经文,它似雾似雨又似风。大概这就是心经对我而言最有意思的地方吧。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分段逻辑与背诵”上的8条回复
改版了?
系统更新时,我看了一下,尝试一下主题界面,就把原来的2012改到了2021的主题。
跟着字帖写了半年小楷,发现会背了。早上起来赖床的时候又是会想一遍。
也是很有格调的人啊。
我感觉心经的翻译有问题,毕竟玄奘的智商还停留在一千年前,连“信达雅”也没做到。
要完全读懂,还是要学梵文的。在不懂梵文的基础上我只能说,咱们先就着玄奘版读着吧。
完全赞同,我也觉得这个翻译本身是不够好的,但大家都这么用过来,也没有人再去创新翻译……
学佛行中道,才能不偏不倚;
为人行正道,才能不贪不邪。
有一种爱,超越人间红尘,
它是人伤我痛的菩提心,
它是无私的大爱,
这种爱就是慈悲。
有修养,有恒心,
才能如如不动,你才能看到佛光普照。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本经;
看你什么心,念出什么经。
心念正,念佛经;
心念邪,不正经。
心在一念之间,能化出佛与魔。
一念善心,仁慈经;
一念恶意,心魔经。
救度众生慈悲心,让你本性念心经;
贪瞋痴慢愚痴心,让你难逃阴魔心。
走向阳光,远离黑暗。
慈悲离愚痴,学佛得真知。
走向慈悲道,远离贪瞋痴。
感谢,非常好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