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想买一台iPad, 来体验一下苹果产品。在iPad 3(New iPad)发布之后,我就买了iPad 2,因为当即降价100美元,钱说了算,尤其是追求最新的电子产品时,真的没有必要花高价钱买最新的产品,何况在欧洲这种电子产品非常贵的地方(税高)。从购买到现在也用了大半年,来说说我的苹果产品——至少iPad的使用体会。
优点:
这是我的第一台苹果设备。苹果的产品整体设计都比较漂亮,使用起来也较易于操作,几乎傻瓜化的操作设置,VPN及网络设置很简单,这当然也利益于相关厂商的配合,谁会愿意花力气放在免费的Linux上呢?
所以对于不愿意折腾天然视觉动物的女性朋友,我会偏心似地建议她们选择苹果iPad,少些折腾。这一点上,谷歌的产品就有些工程师的特点,比如AnDroid安卓手机等,爱折腾折腾去吧,更别说什么东西都要折腾一番的Linux产品。
由于是触摸设备,小孩非常喜欢,也很快就知道如何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看照片,看来人类天然就知道触摸来操控电子设备,虽然我喜欢键盘,甚至鼠标都不需要。
iPad几乎没有开关机的概念和需要——虽然有真正的关机,开盖即开机,合上盖子即待机,一瞬间的事情。这一点比起其它操作系统简直太方便了。想想,无论是Windows还是Linux系统,开机关机都要好几分钟的时间,真是烦人。
即使是“不关机”,iPad的电池使用时间非常长,能用近10个小时,用得不多的话,好几天才充一次电,跟手机似的,比起一般的笔记本电池那两三个小时的电池时间,不简直就跟没有似的。
缺点:
太重了,尤其是和Kindle比较起来。由于我从不玩游戏, iPad对我来讲也不过是一台阅读设备而已——阅读互联网。然而在阅读方面,与Kindle没有办法比,后者是电子墨水e-ink,不伤眼睛,看起来很舒服。而再漂亮的iPad屏幕也是LCD显示技术,总是不宜久看。
虽然10寸的iPad尺寸比Kindle更大,看A4 PDF文档要好一些,但如果用iPad来看论文,仍然不够理想,面积依然不够大,或者说和打印出来的文献相比,阅读体验不够理想。最要命的是,iPad没有文档管理功能,所有文件都要依靠DropBox应用才能实现与电脑之间的同步和使用,许多时候,下载邮件的附件都无法完成,所以有了iPad后,我出差开会时依然需要带一台笔记本电脑,iPad取代笔记本办公“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个问题寄希望于Windows 8平板。
虽然有有iOS的Kindle应用,这样iPad就相当于一台彩色版的Kindle,或者说Kindle Fire也好,不过在iPad上看书容易分心,它虽然不是电脑,但功能比Kindle强太多了,能玩的东西也就多,分心的机会也就多。 iPad的应用很多,但常用的应用也就是那些,对我也没有什么吸引力。苹果公司说平均每个用户会安装超过100个应用,我远远达不到这个指标。
输入方面,虚拟键盘虽然比手机的大多了,但用起来总是觉得不够方便,有时候定位还不够准,而且对于中文而言,只能使用系统自带的拼音,没有五笔输入法,想要大规模快捷地输入文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iPad的体验大大减低了我购买iPhone的欲望,再大的iPhone能大得过最小的iPad吗?
最近的iOS 6出来了,升级后悲剧地发现,YouTube和Google Maps预装应用都没有了(应该不久后Google会针对iPad iPhone发布官方版YouTube, Google Maps app),封建地主似的苹果公司太不开放了,这种优秀的服务都不整合进来,非要自己搞个不像样的地图应用来打击谷歌公司——苹果的地图几乎没法用。这些作风让我很难喜欢苹果公司。倒是谷歌公司,估计乐于见得用户潮水般对苹果公司的抱怨,而且,Google将来发行的YouTube应用很可能会投放广告,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总而言之
总体而言,它不过是一台平板电脑,一种新的操控方式——触屏,一种新的系统,用应用来代替软件,任何功能都需要应用来完成,就像其它系统需要软件实现一样。
对比苹果发布iPad产品时,现场观众那种像朝圣一样发出的一声又一声的惊叹,我眼中的苹果iPad不过如此,并不像网上说的那么神奇,至少是优点与缺点并存。如果苹果粉丝们非要夸赞苹果iPad, 那我只能说:其它产品更烂。买与不买iPad, 就看自己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