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人文

教师节里忆小学:安仁县新洲学校

从小到大,我其实上了两个小学,一到四年级在村里的小学-兴安小学,那是一段我人生最得意的时期,因为我总是考全班第一第二——虽然全班不过10来个学生。说到这所小学就有些上世纪五十年代了,村办小学两间教室,四个年级只好分成两拨,一年级和三年级一间教室,二年级和四年级另一间教室,大概是为了防止二年级和三年级坐在一起,二年级提前学习三年级的内容。

这种几个年级放在一起的情况用今天时髦的话来讲叫作复式班,不过却是那种没有条件的历史现实,至于今天微博上人们讨论的小学生自己带着课桌去上学的现象,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没有经历过的人觉得很奇怪:怎么社会还是这个样子?

因此我曾经想,等我有钱了一定要在村里建一所新的小学,告别这座只有两间教室的瓦房子——整个小学就一这么一幢房子,正如今天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西部或是哪个贫困地区的小学一样。后来在我上大学的那光景,村里居然还真把瓦房改成了小楼房,不过依然是两间教室,没想到用了几年后,学生数量越来越少,村办小学于是撤消了。我的梦想还没有来得实现,栽培梦想的土壤都没有了。

安仁县新洲学校
校门由于台湾爱心人士捐款而被冠名

我上完四年级后,就必须要到乡里的小学上学。当然,成绩好的上甲班,不太好的上乙班——比如我那只比我大几个月却已在天堂的堂姐。我呢,据说当时是“保送”的指标上甲班,即不需要考试就可以上。可怜我当时都不知道保送是个什么东西,直到我人生第二次“保送”的时候——本科毕业保送本校研究生,却因一门非考试科目没有及格而失去了“保送”资格,我曾经为此懊恼不已。扯远了,我上的是甲班,乡里最好的小学了——湖南省安仁县新洲乡中心完全小学(中心完小),说它“好”,其实也还是两间教室,一个五年级,另一个六年级,“好”可能好在师资相对好一些,管得严一些。

直到六年级,小学才在靠近乡里中学——新洲中学的地方盖了一座三层楼高的教学楼,这样就成立了新的中心完小,并开始实行班级编号,我所在的班级幸运地成为1班。新的楼房和90年代其它的房子一样,贴上了国外只在厕所里才使用的白瓷砖,看起来相当显眼。我记得当时从家里走到乡里(是真走3公里路),远远地就能望见当时乡里最豪华现代的楼房。现在想起来,居然过去16年了,那幢楼依旧。不过当我去年回去时候去看一下我当年日夜待过的教室,居然像是走进了博物馆一样,时光老人……

也就是在五年级的时候,遇上了帮我交学费的匡泽仁老师(也是班主任)。当时家里养饲料猪,猪没有出栏没有钱交学费,刚来学校的匡老师答应用他的工资帮我先欠着这学费——他的工资还要等下个月才能拿到,要知道他那时候也不过是刚工作,五六百块钱都不到的工资,我现在想起来一直心生感激。

安仁县新洲学校
虽然条件简陋,但文艺活动照旧

他也带着我们去《内伤》小说里描写的黄洞仙寺庙去玩,当打签时候,由于没有带零钱只能放一张五元人民币到功德箱,他还说:“要是有个五毛或是一元零钱,就不必放五元了。”那个年代五元钱还是值钱的。我甚至还记得他那年轻小伙子时候的形象,意气风发得跟当时的学区主任发生冲突而被迫转调到他自己老家的小学。作为老师的他一直人品不错,在我看来,师德几乎是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品质。可惜我的老师到现在也还只是教授邻乡的一所初中——竹山中学。这个年代好人不一定会得到重用,因为这里是中国。

六年级时候,由于原来的匡老师调走了,班主任换成柏曼华老师,他似乎更年轻,但他是负责任的,晚上查寝时用手电筒照着房内,居然被他亲侄子误作同学而大骂:“是哪个斋公?哪个斋公?”可能是生活太过单调,年轻的他也带我们爬学校后面的铁钉寨,那可是我们周围最高的山峰了,当时我们是这样形容它的高度:“站在铁钉寨顶上,可以看到50公里外安仁县城的灯火。”事实上是应该看不到的,看到的灯火也未必来自安仁县城。

安仁县新洲学校
校园全貌。唯一好的是空气和环境,这个真不用PS——没有工业的好处。

两年快乐的时光过去后,我于1996年小学就毕业了。我稀里糊涂地上了县里最好的初中——安仁一中,再后来高中、大学……以至到现在人在国外也还没有脱离学生身份,实在是压力山大。到今天的教师节,我又想起了我的小学,想起了那些帮过我教育过我的老师们。从1996年到2012年,时光已经过去了16年,当年纯洁的同学们大都成家立业了,当年的小学由于爱心人士的赞助,一度改名为立华爱心小学。再后来,由于生源的减少,学校和旁边的新洲中学合并,成为现在的新洲学校。官方的资料这样介绍这所学校:

新洲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新洲学校,是一所公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新洲乡莲塘村铁钉寨脚下,频临浦阳河畔,这里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求学励志的好地方。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前身可追溯到1953年的关王第二完小,首建校址在新洲高石村谭氏祠堂,1960年更名为新洲完小,1972年设立初中班,1975年将初中班搬迁至铁钉寨脚下,兴建新洲中学,1985年与莲塘小学合办,1995年冬,在铁钉寨脚下兴建新洲中心小学,与新洲中学毗邻,2006年下期,县教育局进行学校布局调整,新洲中小与新洲中学合并,定名为新洲学校,是安仁县首批九年一贯制学校示范点,下辖四个村小,两个教学点,现有老师45名,在校学生448人。

安仁县新洲学校
学生们在做操,后面的那排瓦房中有一间是校长住所

虽然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这么多年,国家在教育各个层面的投入也确实开创了历史新高,不过在我小学里,我觉得投入还远远不够,校舍依然还是那些校舍,倒不是说要全部撤掉这些建筑,只是学校没有在硬件上有现代化的更新,办学条件还比较简陋-现任校长陈迪庆老师甚至跟我说他们还缺打印机。

事实上在这样一座偏僻山区的学校,也很难有充沛的资源投入到这里,近水楼台先得月,本来就有限的教育资金大概被县城周围的学校吸走了,有如北京的资源很难飘到云南和贵州等地一样(政策因素除外),而几乎没有工业只有7000农业人口的穷乡镇里更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虽然“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一直是我们政府的口号。

我也不知道,再过20年后,现在的这所新洲学校会变成什么样?偏远山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将得到如何解决?事实证明,对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是不科学的,然而给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尤其是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却至关重要。

正值教师节,仅以此文献给我的老师们,向这些仍然坚持在农村教育最基层、条件最差地方的乡村教师们致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教师节里忆小学:安仁县新洲学校”上的44条回复

真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想象着教室里飘出朗朗的读书声,是多么淳朴真挚的画面!

禁不住也想起我的小学,在赣南山区,在那儿读过一年级,不知道二年级有没有读完,大概因为年龄小,对老师和教室已没有印象了,只记得学校厨房做得炒芋头丝真好吃。
所记得的老师是从三年级以后,不过老师的名字都忘了,他们当年的面容还在。

我倒是还常常想着回去看看那个小村子,我的童年留在那儿了。
不过呢可村子应该已经完全变了,也许青山绿水还在吧。

这世界还真小,你居然去我的老家。不过槟榔这玩意像牛嚼草似的~吃多了不好,甚至不知里面是加了什么东西。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的条件跟博主的学校差不多, 小学一年级还是用的李氏祠堂做教室,二年级跟一年级各占据房间的一头,错时上课。中国真的是真正重视教育的人士太少了,希望工程喊了二十多年了,很多地方的小学生们到现在还是无法挡风遮雨的破房子里边上课!悲哀啊!

我老家小学也没人在那上学了~ 想想小学时光,甚是难忘。虽然没有到背桌子这个地步,但课桌黑板都是破破烂烂的。

小学在村里上的,那时跟你们一样,也是复式班的,我95年小学毕业。初高中,在镇里上的。现在村里小学也没有了,要到乡里上小学。农村的学生数量少了。

我有两三年也在农村的小学里念书。说句实话,真是因为师资和地域差别,农村的孩子要因此而出人头地真的难很多。
坛子兄牛,都读到博士了。

80后在农村上学都差不错,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还点煤油灯呢。当然现在村里的小学没有了,都合并到镇上去了。

还有同姓同乡过来看哈,欢迎!我猜你也在这里读过的。是的,去年我回去过一次,看到了学校,没有什么变化。

才看到这篇文章,这些共同的回忆像是昨天才发生似的。很有同感啊,有二十多年没有回那边去看看了

回复 民工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