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读到《大学》中的“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感受到“知止而后有定”的意境,接下来的内容同样精彩。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两段就是所谓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生活在当下的国人可能离“平天下”有些遥远,也没有那么多天下让我们去平。
即使是以前的时代,“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也成为了历史。今日之美帝,“平天下”的手段也变成了输出普适价值观的形式。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从“格物”出发,到最终“平天下”,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普通人能做到“家齐”的境界就已经功德完满了,但“八目”作为一个整体而言,严谨而有逻辑,所有的出发点在“格物、致知”,想起来自己所处的阶段连“格物”都未完成,不免感觉“任重而道远”。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即使“物”已“格”完,“知”有所“致”,终需以“修身”为中心,以“修身”为本,这是根本的问题。根本问题做不好,其他的一切都是妄谈,无论是古代之天子还是庶人,都是如此,封建社会如此,对于今天的人们也依然适用。
现代的大学教育,教授技术而忽视学问,独好“形而下”的技巧而不在乎“形而上”的东西。技术不过是“小学”,更可悲的是许多人连“小学”也没有掌握好。
教授“技术”固然没有错,但有“大学”能让“技术”得到更好地发挥,这也就不难解释:“你的高考成绩只能决定你在哪个宿舍打Dota.”
我想起了原来在哈尔滨的时候,所在大学校园里有四座楼分别叫“格物楼”、“致知楼”、“正心楼”、“诚意楼”,或许起名者也是希望在这所工科学校里面注入一点人文气息吧,只是有多少人能明白这寓意,就不得而知了。
只读到“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便已感受到《大学》之大。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至于《大学》之道,该“行之”还是“笑之”,皆由读者自行玩味。
“修身为本—重读《大学》有感 [下]”上的21条回复
看古文比看英语更头晕!!!!
那说明你英文比古文好。
你太有乐观精神了,哈哈。
也只能这么解释了,哈哈,其实我本人并不是很乐观主义的。
四书 五经 看不进哇
开个玩笑:这是病,得电。
传统一丢就很难拾起来了。
要拾起来,还看个人。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不怕被博主笑话,真心没读过~~
东周列国志之类权谋争战的,似乎更好看一些。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奇怪。
看不进古文,沉不下来。
你是学理的吧?我学文的也没正儿八经读过几本呢。
他是修路的民工(道路方面的博士研究生)。
这是病,得电~~~
看来我也得看看这类名著了。表示很无知的。
难说名著,可称经典。
高中的时候背古文比较多,长期不看就淡忘了。古文还是熟读比较理解快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读这些古文让我又感觉回到了大家时代,是呀,如果时光能倒流那该多好
时光倒流那是不可能的。人越大越怀旧,普遍现象。
恩,拜读了。曾记得孔子也有一句是非常中理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现在又有多少人能够达到此种境界呢。尚且不去评论大学教授形而下,但只要求自己勉以“修身”也是有所考验的。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