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人在国外

欧洲精英如何看待中国和中欧关系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中国人未必一定能看清楚自己的问题,那么“山外人”又是怎么看待呢?中国的发展已经不只是自己的发展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发展会影响到其它国家的发展,其它国家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对中国有影响,而欧盟作为发达国家的一大主体,与中国之间的关系自然相当重要。

一般而言,在好新闻不是新闻的西方媒体界,关于中国的报道鲜有好事,虽然他们的信息较为公正,但仍然不能给出一个全面的中国形象。近日读到同在根特大学读博士的好友江湖中的书生翻译总结的一篇博文,内容为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联合组织的一场学术研讨会[1]纲要,提供了些带有学术性的看法,让我们能了解欧洲国家的精英学者们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带来更为公正和权威的参考价值。

以下综合翻译内容引用自江湖中的书生的博文[2]:

  • 整个欧盟成员国的GDP还是占据了全球经济的21%,中国出口业的20%,但是欧盟陷入了泥菬,难以形成统一意见。
  • 欧盟现在的任务是解决眼下火烧眉毛的事儿,最坏的结果是采取保护主义。
  • 中国对欧盟最大的恐惧是它的经济会长时间衰退。
  • 在中国,党是支持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长反过来也支持党的执政。欧洲需要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的美德,比如政府支持的银行。
  • 网上贸易和交易给中欧双方的贸易带来无限商机。
  • 中国的复兴可以从四方面来阐述:
    1. 经济的重新崛起。请注意,中国不是刚刚才崛起,18-19世纪中国的经济就占到了世界贸易的20%-25%; 中国被认为是错过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发展,这里面的原因可以在一部百看不厌的书中找到答案 Adam Smith的Wealth of Nations。
    2. 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不是对前苏联模式的模仿,最大的一个成就就是他们对妇女前所未有的解放。中国的政治是地理政治,请注意下一届的是熟悉福建沿海的人。
    3. 精英分子和文化的复兴,我们要重新定义中国学习西方现代化的模仿。
    4. 中国对世界的发现。现在在海外的中国人有1700万,全世界有9个国家有超过100万的中国人。中国在海外的投资达到4百亿美元,他们的目标是万亿。
  • 美国最近在澳大利亚准备驻扎2500个士兵,美国想成立太平洋联盟,不想和中国成为世界的共同设计者co-designer。你可能不知道澳大利亚的进口贸易前三名是中国日本和韩国。
  • 大家可以换个思路:欧洲是中国的东方,中国是欧洲的西方。
  • 欧洲一直在思考:中国对欧洲来说是机会还是威胁?
  • 欧洲还没有终结。我们的优势在于高科技,绿色发展和服务行业;但是中国怎么运用欧洲的技术和经验很难说,他们可能引进后进行销毁,这里面我们有保护知识产权的难题。
  • 前段时间欧洲的人都在闹,说中国人买了冰岛的一块地。昨天我去冰岛,发现当地人对一个建筑叹为观止,这个建筑当初设计后没有欧洲的公司敢接,结果中国人接下来了,还完成得很好,这也是中欧企业的差距。
  • 欧盟成员国在中国问题上缺乏沟通和组织,当然这很难。

引用消息源:
[1] http://www.efmd.org/efmd-ceibs-china-conference-2011-presentations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65e6b0102duk6.html

保护土木坛子,请您“河蟹”评论,谢谢大家。

“欧洲精英如何看待中国和中欧关系”上的54条回复

大多数的欧美人士每天看到这些报道,也深受他们的影响,这些报道虽不全面,(如没指出贫困地区不外出打工,在家的生活更为窘迫)但国内民生,民众获取信息途径等欠账实在太多,或许乔布斯和土豆王微的私底下对话更能真实反映欧美精英对China的看法。

记得是4S刚发布没多久看的文章,内容是讲有关他们对China体制的一次激烈讨论,现在再搜索这篇文章一时就没找到

不是来盖楼的,看来各国对别国一般都是从反面找特点,这次不是了。但你能得到的信息,就不一定是他们真实想说的东西

有些事情不是博客主都能控制得了的,在我朝这种网络环境下,你懂的。我只知道我这里图片显示一点问题没有,我用了图床。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各地的网络运营商也会对各种域名进行限制的,所以山东能访问,并不代表黑龙江一定能看到。

收到邮件提醒是在12月10日 03:22 ,你这里显示的回复时间是2011年12月9日20:22……是说比利时9日20:22的时候中国大陆是10日 03:22 ,还是反过来一下……

邮件看到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对你来讲,就是北京时间,而博客上的时间是博客主的时间,博客主是我,所以是欧洲中部时间,欧洲中部时间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这就是为什么我这里还是9日20:22,你那里已经是北京时间10日凌晨3点22了。
你还是第一个注意到这个差别的人。细心呢。

我也觉得有效的监督,高昂的惩罚成本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个建筑当初设计后没有欧洲的公司敢接,结果中国人接下来了,还完成得很好。”跟我看过的华为在欧洲大陆的经历一样,经常有难度很大的任务,华为很多次非常精妙地完成了设计,欧洲公司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质量上都是望尘莫及。肯动脑子而且又勤劳的中国人很有市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