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7月份的时候参加过ICCC 13会议,即第13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hemistry of Cement),这次是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召开。我本来是没有打算参加的,到了最后一天优惠报名的时候,我的导师说这个会议很重要,可以称之为水泥科研界的奥运会,场面很盛大,四年一次,能参加还是参加,于是我就去了。
去了之后,发现这确实是一次大会。5天里参会人员达到900多人,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收录的会议论文400多篇。会议的主题为:绿色节能,低碳CO2排放。我曾听到有人说现在发达国家制造“碳经济”来赚取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只能买碳排放指标,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有些过左,至少在水泥科学研究领域,大家确实在倡导环保。
国际学术会议主要内容就是Presentation,每个人15分钟,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讲好确实需要水平。语言自然是英语,而英语当然是英国和美国的天下,他们说得又好又快,毕竟是他们的母语。英式英语较生硬,美式英语则流利一些。北欧国家虽然不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但他们的水平也非常好,除了有一点点口音。印度人的英语非常好,我去年去美国接触到印度研究人员就知道他们的语言水平很高,本来英语在印度上就已经是事实上的官方语言,可以说是英国殖民统制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中国人的英语水平情况总体不是太好,不过在国外做学问的较国内的水平要好,女性又比男性好。
另外关于作报告方面,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国人还是经验不够,作报告的时候该说的可能没有说,不该说的又说得过多,更何况亚洲人说英语本来就说得慢且不流利,这样一来导致时间不够,对时间掌握非常不好。南京某大学一学生的结论都未来得及介绍,15分钟就结束了,由于他是第一天上午出场,所以主持人对时间控制非常严,时间一到,屏幕自动变黑,确实有点尴尬。另一位济南某大学的学生也是如此,作了过多的案例介绍,15分钟也很快就过去。这也就要求学术报告在内容上一定要精炼,对时间的把握必须要精准。
“第13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之杂谈[上]”上的24条回复
我们穷,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真少,遗憾
我也很少参加了,你们还穷?不敢相信。
‘我曾听到有人说现在发达国家制造“碳经济”来赚取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只能买碳排放指标’
————完全说反了,碳排放交易(CDM)是发达国家买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指标,中国已是CDM市场最大卖家,已赚几百亿美元
这个内幕土木坛子就表示不了解了。
博主是做大学问的,学成之后,那就是栋梁之材啊,佩服。
不敢当,混口饭吃而已。
英语确实很重要,在努力慢慢学习中··
买个Kindle吧,获取英文资料很简单。
哦!你把评论都关闭了!
我想回复你:其实我也这么想的。自己看到喜欢的博客还是会主动加链的。
抱歉,不是针对你的,早都想关了,今天突然想起来。
现在好多人加链接目的不纯。
最后土木坛子发言表示在水泥中加三鹿可以提高四十项指标,得到与会者的赞赏
然后带动中国的GDP增长3个百分点?
哎,英语,一句也听不懂。博主也发表下,在水泥中加点地沟油,还能增加黏度,呵呵。肯定能获大奖。
你还有这方面的研究,厉害呀~~
原来大家都知道怎么搞水泥科研呢。
砖家很多的。
做好发表也是一门学问。现在我们班每天都有小发表,当然跟坛子说的这种国际性没法比。但是也算是发表,阐明自己的观点,让听众明白,与听众多互动应该都是共通之处呢~
顺道过来测试下你刚装好的ajax哦~
很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
谢谢你的测试了,看来成功了?
特来通知,成功了的。
PS:发现来自比利时的广告点击了。谢啦~
不客气,我没有故意点,说不定是别人点了感兴趣的广告呢?这里也有很多华人的。
以后就多多关照吧~反正条例我们都清楚~
是的,一切都得按规矩办事的,这是必须和首要的前提。
还有这么一个大会~O(∩_∩)O~
国人是经验不够呢还是习惯使然捏……
或许两者皆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