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人文

读不读博士?

tumutanzi

“这得看你个人的追求,你要是单看钱的话,我现在有的同学发财了,当官了,那就没法说了。”

这是我的弹塑性力学老师曾经和我聊天时说的一句话。

念不念博士呢?这是我进入研究生学习之始就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它甚至陪伴了我的整个研究生阶段。最近学院里关于念不念博士的事,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四个院士除了沈世钊老师没有学生退出博士外,其它三个院士都有同学退出直博(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即不用进行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相当于保送博士),这似乎让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数的直博同学有了一些想法。

如果把直博的这群人比作社会主义阵营的话,这次退博事件简直就是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我们这一届本来共有22名同学确定直博(共有108名硕士生),而现在已经退出5个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到毕业前肯定还会有同学退出这个“社会主义阵营”。如果我也退博的话,则意味着整个学院的四个院士都被本来打算跟着他们念博士的学生给“拒”了,这似乎多少有些让人匪夷所思:到底怎么回事?

曾几何时,当我们说谁是博士的时候,这是一个多么光荣的称呼!我当年念书的时候,觉得上到博士简直如登天般难的事。如果有机会让我念博士,我会毫不犹豫的念下去。但今天再审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居然思考了两年了,结果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可见这个问题是多么的复杂。学校外的人对博士这个头衔是如此看重,为什么在学院里会出现这么多的同学退博呢?

过程比较痛苦,前途比较暗淡。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这是我分析得出的原因。在哈工大念博士意味着还要在学校待四年,这不像念硕士,只需要两年就可以顺利拿到文凭,社会还相当认可——就像现在学院里的硕士是如此好找工作,博士四年比起硕士两年要“痛苦”多了,论文不是难事,关键是文章(发表文章),现在的要求是两篇核心期刊一篇EI。

这个任务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不难又有好多人对此一筹莫展。因为每个学院和学科都会人为地划定他们眼中的EI,这样一来,那几个“认可”的EI刊物,在理论上就不够中国所有的在校博士生发文章了,前几年高校大跃进招收到如此多的博士生,现有的版面肯定是不够的!

就算是四年过去,顺利毕业,手所握着博士文凭,工作又有那么好找吗?产品生产出来如果卖不出去,那就是分文不值。以前博士生毕业进高校,进研究所,现在的市场行情已经不是那样了。高校现在基本饱和,一流高校进不去,二流高校四年后也自然慢慢饱和,就算能进,进一个二流高校又怎样?研究所也需要不了那么多人。而需要博士的企业又有几个呢?

俗话说,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看着那像双鸟的博士“在林”,大部分同学自然愿意抓住那在手的一鸟了,今年学院硕士生的工作出奇地好找。前几天华为来哈尔滨招人,我抱着好玩的心态去应聘华为的铁塔工程师,说实话,专业方面的钢结构知识真是什么都忘了。

但就是这样,经历过华为的一面(第一轮面试)、二面、三面、英语测试、性格测试……居然被华为录取了!工作地点是深圳,月薪6500,奖金是三到六个月工资,这么一估算起来,年薪也有个十万左右。现在学校的就业网上每天还有需要招人的公司来招聘。其实我倒不觉得我们这些硕士生有多好。

当年我分析考哈工大的时候就算过这么一笔账,来工大念硕士,考研难度比其它名校容易,学制两年就顺利毕业,时间算起来比别人少了一年,“性价比”高!这是我分析得出来的结果。现在看起来这结果确实没有超出我当初的预算:硕士毕业,确实比本科生好找工作,进一个设计院或房地产,每年拿个十来万块钱,日子怎么过都差不到哪儿去。鉴于如此好的一鸟在手,因此对这些退博同学的行为,也自然见怪不怪了,更何况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

我的念博思想也几经周折。研一的时候没有想到念,但当时还是尽量把考试考好,免得到时想直博的时候怕成绩不够(学校对直博的要求之一是成绩排名在前50%)。研一结束后,经过认真打听和分析,终于确定下来念,可那时候导师由于年龄原因没有名额,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凭着个人私交从沈老师那要来一个名额,才算把我的事安排妥当。

其实我的家人倒是很希望我念下去,他们就认为这么一个机会不容易,能走到这一步更不容易,他们甚至认为念完博士“会有好几万块钱一个月的工资”,但我知道到时会有多少钱的工资,只不过我关注的不是这个问题罢了。

目前导师还不清楚我的思想动向。我不想跟他说这个事情,依他的脾气,如果我真的退博,我们俩之间的关系肯定会闹僵,虽然我要退的话只是我一句话:我不念了。但万一我没有走成,我们之间的关系同样会变得很微妙,反正我还有时间思考这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念博士。李开复博士曾经就这问题给过建议,当你犹豫自己是不是要去读个博士之前,一定要向自己问问这些问题:

首先,你是不是有创新的热情。因为要取得博士学位,最后就得看你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有没有突破和创新。如果你是一个墨守成规,不太富有挑战精神的人,那么做创新研究可能就不太适合你。

其次,要问问自己愿意孤独地追求知识吗?看到同学发财、出名,会羡慕、甚至感到痛苦吗?如果你是个物质欲比较强、对挣钱还有兴趣的人,或许你该去读个MBA,或者找一份好工作,而不是去读博士。

在美国,一个博士生毕业后可能能拿到10万美元的年薪,而一个MBA毕业后或许能拿到15万美元,但拿到博士学位要花上5年时间,或者更长,但MBA只要两年的时间,MBA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一些。

第三,你愿意花很多时间拼命工作,即便你知道你正在探究的问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无解。如果你是一个很在意失败的人,那么读博士可能会使你的人生变得灰暗。

只有当你肯定自己读博士确实是为了享受做学问、超越前人的乐趣时,才有可能愉快地度过学习生涯。这观点多少有些理想化,就像我的室友建议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无奈地说:我什么都不想做。但李开复博士的建议多少有些参考的作用。

我一师兄(某研究所的院长)曾经告诉我们,哈工大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与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两者的格局是不一样的,古人云:“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哈工大的校训只做到了“修身”这一层,而清华的则达到了“平天下”的格局,想来真是不无道理。

我们一般人的格局又有多大呢?现在出去找工作是一种什么格局?继续念下去又是一种什么格局?有人说,念完要本科就够了,念完硕士可能混得不错,想为国家继续作贡献,就念博士。我没有达到想为国家作贡献的思想高度,虽然我的党龄也有好几年了。

上次去华为面试以后,学校的就业网上公布了我的录用名单,结果第二天,朋友见到我就问:签华为了?更有人据此:听说现在四大院士都有学生退博了。

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还是转向“资本主义”?抑或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所面临的选择。进退两难。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肯定不会选念博士了。”有一天坐校车的时候听到一位即将毕业的市政女博士如是抱怨。

“读不读博士?”上的30条回复

我朋友偏门专业,社会需求少,研究生毕业后我问她还继续念博?她说:读书累了,不如找份工作做做,同时现在竞争激烈,读博出来或许更加难找工作。这一番话和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是一个意思。但各人有各人的追求,从功利的角度读博不划算,但从学术的角度还是可以值得的。

我也不想念了,都整了五年了,SCI没有毕业不了,水利专业的,实在不适合创新啊,要命啊,保送不是什么好果子啊。

我是东北一985学校院士的学生,硕博连读,念博士真是要命,没SCI不能毕业啊,整了5年了,保送不是什么好果子,要命,进入第六年了。

我建议你还是继续读博士,我是一个普通人,相当羡慕你现在的学识,能走到你现在这个高度的其实不多,不要浪费了

多谢,我也是一个普通人,其实都是生来平等的。学识不敢谈,只是在学校多呆了几年而已。现在还在学校里念书——从某种意义上,我这个样子已经把念书当作一种职业了。

我只是觉得你不读博士以后就业的时候想读,又去考可能会有困难。没想到你当时会这么纠结。

每一个重要的决定当然会考虑到很多东西,这种情况也很正常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决定,不过是希望利益最大化而已。

wangriver :我是东北一985学校院士的学生,硕博连读,念博士真是要命,没SCI不能毕业啊,整了5年了,保送不是什么好果子,要命,进入第六年了。

中国的教育是一个”逼”,逼着你学,逼着你要发论文,有时还要求在SCI原刊上发.而不是要你很愉快的心甘情愿的去做.所以中国的这种”逼”的方式感觉很病态,很恶心.外国好像要轻松得多,很少去”逼”这你学,”逼”着你发论文什么,都是自愿

有一定压力是对的,但如果过火了就不好了,国内可能就是做得过火了。现在国内都是忙着挣钱,沉不下心来做点实事,至少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子。

每个人选择的道路不通,机遇也不一样
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细细品读了你的文章抑或说成日志吧,写的真的不错。一个人的选择的确很多,但是至于如何选择,那种选择更好一些,根本无法预测。所能做到的就是选择了就坚持走下去,尽自己最大努力把选择的事业或学业做好。

求教,当初你选择不读博士,可现在看你简介又继续读博士了,其中原因可否告知呢?我也面临读博和工作之间的抉择,谢谢!

在读博士这个问题上,我从来就没有犹豫过,那就是坚决不读博士,原因在李开复的三个建议中有:
一、性格属于墨守成规,没有创新精神;
二、更想着去赚钱,不愿意追求什么知识,内心比较浮躁,难以沉下心来搞学术。
现在快开题了,坛子给点建议,怎么才能把硕士念好?不留遗憾呢

硕士课题比博士课题容易得多,基本上听老师的就不错了,按照老师要求的来就可以了。我记得我们原来是这样子的。

回复 土木坛子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