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了解”好新闻”,就看CC*V之流,再坏的新闻也能按“要求”处理成不严重的新闻。如果要想了解坏消息,那就看BBC、德广、法广等中文频道,看完后你永远都不会心情愉快——怎么这世界是这样子的?
西方新闻工作者似乎认为:好新闻从来都不是新闻。这与国外媒体的市场化有关,只有坏消息、爆炸性新闻才会吸引住读者的眼球,如同互联网上靠三俗内容吸引点击量一样如出一辙。不能说三俗的东西是“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但它们确实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但同样一则新闻,读者的反应的确千差百异。大部分人会不加思索地全盘接收,这当然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种现象为利用舆论操纵人民群众的人士提供了便利,这可能是各国政府政党为什么如此看重舆论宣传工具的原因,它可能比飞机大炮更厉害!可是反过来想,在一种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情况下,又如何能保证宣传工具不被管理者操纵作恶呢?
正如上面说的好新闻和坏新闻,其实都有失公正性,谁说谁不公正都有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味道。事实上绝对公正、真实、中立的新闻是没有的,因此都只能仅供参考,都需要读者用自己的大脑去分析。
某些好新闻也是新闻的,不能一而概子嘛
那倒是,假牙也是牙呀。
哈哈,就相当于便宜东西都不好东西。哈哈
便宜也会有好货的。得看运气了。
我们的新闻从来是为宣传服务的,简单点说其实就是命题作文。
形象的比喻。命题作文。从小的语文课就有这种训练。
最烦头条都是领导人的会,还有长长的名单,浪费全国人民的时间。还有那种一好百好,非黑即白的文革腔调的评论文章。
肉身在国外的同志感受更深哈。
嘿嘿,你多大了啊?这么基情?
这是秘密了~不告诉你。
新闻也就和人说话一样,真真假假,自己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