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再一次被人工智能AI震撼到。
我在统计学生的网课出勤情况,将腾讯会议里的签到记录导出来后,里面的签到记录并不方便使用Excel表格处理,因为签到信息是一个学生一个可能是真名的昵称再加一个备注名,这与一个班级的真实名单并不相符,而且签到记录有很多份。
我于是想到了Python程序来处理文本。我本想自己研究写一段代码——但我其实对Python很不熟悉,于是灵机一动,听说AI可以写程序,便告诉ChatGPT:
编写一段Python程序,用来从一个中文文本文件里统计指定一串姓名各姓名出现的次数,如果每一行出现多次,该行只能算一次,并将统计结果存到一个新文本文件中。
AI几秒钟后立即给出我答案——连中文注释都一并提供:
# -*- coding: utf-8 -*-
# 定义一串姓名
names =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 定义一个字典,用来存储姓名出现的次数
name_dict = {}
# 将姓名出现的次数初始化为0
for name in names:
name_dict[name] = 0
# 打开中文文本文件
with open('chinese.txt', 'r', encoding='utf-8') as f:
# 遍历文件中的每一行
for line in f:
# 遍历每一个姓名
for name in names:
# 如果该行中出现了该姓名,则将该姓名出现的次数加1
if name in line:
name_dict[name] += 1
# 打开一个新文件,用来存储统计结果
with open('result.txt', 'w', encoding='utf-8') as f:
# 遍历字典,将统计结果写入新文件
for name in name_dict:
f.write('{}出现的次数为:{}\n'.format(name, name_dict[name]))
我把代码放到Python里,设置好相应的输入文本,运行后发现安全符合我的要求!我可能要做好长一段时间的事情,AI一分钟都不用就把我完成了——如果不满意还可以进一步调试,它就像我的一个人类助手一样,实在是震撼到我了。这就好像我还在努力学习珠算和心算,但老王掏出了一个电子计算器,多大的数字都能在一秒中给出结果……
其实自从OpenAI公司的ChatGPT这个人工智能AI出来,我就开始在体验了,它的表现往往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以往有问题时,借助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把人类已上网的信息智能地寻找出来,人类自己再加工使用。
而现在的AI能根据人类的指令要求,将信息智能整合再提供给用户,它已经不是简单地把信息分类检索,而是智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对信息进行了二次创作(包括人工智能作画和视频),这已经属于人类大脑的范畴了。
因此,我个人认为它可能将对搜索引擎构成比较大的挑战,也将简化人类需要完成的工作,让人类的大脑进一步释放,做更值得人类大脑擅长做的事情——如果还有的话。
当然,目前的AI还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使用过程中发现它在回答相当一部分问题时,它的答案会翻车,完成牛头不对马嘴——虽然ChatGPT据说通过了图灵测试。但我相信,随着AI不断迭代更新,它会越来越智能,会更加惊艳到人类。
人工智能会不会失控?会不会危害甚至反噬人类?有这种可能,但我相信科技进步是大方向,人类也应该会在人工智能帮助和危害到人类的两面中找到平衡。
“被人工智能ChatGPT震撼到”上的18条回复
是啊,ChatGPT 能在短短一分钟的时间给你写出程序,然而却经常是错的。比如要是有人叫「张三丰」,上边这程序会将其当作「张三」计一次。
实际上前些天我刚看到报道说人工智能辅助编程更容易引入漏洞。
你这个担忧是必要的,大型复杂的程序估计还是不行,就像现在的自动驾驶汽车,其实也有些不放心。
我这里自己限定名单,进行自动查询处理,结果基本上够用,如果发现异常数据,人工再处理一下~
基本上简单的程序是能搞定的,我记得F搜以前也有类似的功能,比如搜“Python爬虫怎么写”,会在搜索结果里直接展示一个相应的代码片段。但是F搜的代码来源于网上现成的,不知道CGPT是真能自己加工还是怎么样。
搜索引擎是把现有的内容找出来,一般不会二次加工(Google应该有一定这样的能力)。
我一个不懂计算机的人,还是貌似只是速度快,但答案不是很符合问题
它毕竟还算不上是个人类大脑,就算人类大脑,满意的答案也不总是有啊。
多好的世界
美丽新世界。
写代码写的真不错 中上程序员
会越来越好的,我觉得。至少简单的小程序会胜任的。
以后博客都不用写了,就请他来吧
现在就可以,生成各种小作文,但我们博客记录的意义本不在此,所以我是不会使用它写作的。
人还是要动动脑子的。全部交给AI,事情是省了,技术却生疏了。
这个不矛盾,就像有了汽车,我们还是会跑步锻炼身体,汽车只作为我们的交通工具。
但如果有了人工智能,我们会不会有惰性,放弃思考呢?
一定会的,互联网就让很多人放弃了思考。我们现在的人大脑未必比采集时代人更聪明,只是那时科技不够发达。
我的感觉,是人工智能讲使人更傻
按《人类简史》作者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现代人的大脑比过去人们的更聪明——现代人的大脑容量没有变大,我们现在的人过于“专业”,古人反而更全面,因为他们没有分工,每个人都需要掌握全面的生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