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阅读书籍作品,我一味贪多,总想读得越多越好。有了一度广度和速度,深度自然就浅多了,大部分书读过就忘记了。
近些年来时常回味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总觉得非常有道理。于读书也是一样,书籍是无穷的,而生命的长度有限,怎么可能读得穷尽呢?相反,读完后收获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偶尔翻起以前读过的书籍,结合自己增长的阅历经验,再读时竟然读出了新的体会,甚至有一种重新读的感觉。我感觉以前读过的不错的书,可能需要再读一遍。那些充满智慧的作者写出的传世好作品,年轻的我基本没有读出作者想表达的含义,又或者我当时还没有能力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妙义。
人文社科方面的书尤其明显。我最近读《万历十五年》,从作者描述和分析明朝皇帝统治这个国家,联想到以前在一个大型民营公司里所经历的事情,感觉这其中竟然有相通之处。又从《邓小平时代》这本书里,从当时领导人如何统治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的困难,到当下国家发展时遇到的种种新的挑战,似乎也有相通之处。
这大概就是“历史从不重复,但却有韵律”吧。时代在进步,我们所用的工具和技术日新月异,但人性和文化变化不大,毕竟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从过去到如今都是一脉相承的,不太可能突变。我们可以从读书中体会到这些变化中的不变。
但假如五年前的我,大概率还是读不出来其中的味道。这也许是古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吧,没有一定的阅历,就难以体会到其中的真义。而一旦开窍懂得其中的道理,也就有了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慨。
对我来说,读书的目的不只是消遣时光,更是为了让自己明理、悟道,活出通透的自我。因此,是时候重读过去读过的好书了,保持有深度的广度才有意义。读得再多,却不求甚解求何解?犹如吃太多无营养的快餐,不过垃圾。
“阅读不求甚解求何解?”上的8条回复
以前没手机没网络的时候,别人吃饭看报,我吃饭看历史书,初中唯一成绩80分的就是历史了,其他除了语文历史全部挂科 哈哈。
万历十五年,张居正是历史上 少有的清官。
需要知道的事,他并不清廉(靠工资,他是怎么活下去的?),而是愿意为老百姓做成些事。
读书使人明事理。
我也喜欢历史,最近在读东晋门阀政治
厉害,欢迎分享你看过的心得。
人性从古至今一点儿没变,文化(人文)倒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逐渐退步了
文化可能是进步得没有那么显著吧,但我还是认为社会在进步的,这个趋势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