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已经移民的人在注销国籍,官员跟他谈话。
问:你对国家的发展满意吗?
答:满意。
问:你对国家的政策满意吗?
答:满意。
问:你对国家的社会福祉满意吗?
问:满意。
问:那既然你啥都满意,为啥还要移民我国?
答:因为你们国家允许我说“不满意”。
这是一个段子,意义很明显。纵观最近半年以来的南方局势,一头雾水,看不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哪怕看英文报道。只看到双方都在各说各话,导致一直以来的僵局,目前也没有看到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有意思的事情是,家长这一方一直以强大的宣传机构以官方或非官方的途径,将那“不听话”的孩子标签化,反正就是一个“坏孩子”。直觉上,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后来“孩子”一方的地方选举表明,“孩子们”的民意与家长的舆论宣传所形成的形象有些不一样。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舆论宣传通常是有目的的,所以先有结论,再来找材料宣传。而在一个严格控制舆论宣传的地方,不太可能找到与结论不一样的宣传。就像上面的这个段子一样,之所以能对什么都“满意”,是因为那里不允许说“不满意”。
话虽如此说,但也能说一定是谁对谁错的事情,真实的世界不是一个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状态,这可能是事情的复杂之处,让它交给历史去评说吧,我等外星人不懂也不能妄议种秧,种秧大哥也不容易啊。
“种秧大哥也不容易”上的10条回复
举手机器一天存在,社会现象就无法根除。
不过这种问题也在西方国家存在的。
听你这学贯东西的口气,估计你一辈子都没有举手的可能性,值得庆祝!
统而不治,最后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
华南小县城,说文雅点,叫不服王化,难听点,就是反革XXX。
中国这样的国家,看看街头和山区挣扎在温饱线上等待救济的人就知道不能听公知的。大城市的暴动远不及农村根基的动摇来的严重。
这个比喻很贴切,有时候我们真不知道孩子的诉求是什么,只要家长觉得不合理,通常只有两步,听话,再不听话就打屁股。放低姿态,有些难,对于真正解决问题很有必要。
其实区别就是一个家长让骂,一个家长不让骂,让骂的孩子心里能好受点。在外人眼里,让骂的家长更开明。真要是掀了房盖了,都是一个大嘴巴扇回去,没区别。
所以我信仰无政府主义。
人的压抑的情绪如果能够引导平缓的释放,或许就不会发生暴力释放了。
当你住着这样的房子,你就知道,人的绝望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jpg/site1000/20090915/001372acd0f70c197f1359.jpg
鸟笼房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