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人文

做一个有趣的人

冬天

我用微信,也启用了朋友圈。这东西本身无好坏,用得好,它是朋友之间分享有趣事情的工具,让多年不见的朋友见面也不至于陌生。我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用的,效果也如我所期望。

不知是我国人们比较含蓄,还是真的不善于表达,大部分人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至少公开场合下——反正表达了也没有太大的用处。然而,有了社交媒体后,比如说微信朋友圈,我突然发现不少人“变”得非常愿意分享各种文章和观点,霎时间,真如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错觉。

很可惜,这只是一种错觉。你如果细心一点,会发现这些热闹的分享后面,真正有品味、有内容的东西不多。且不说微商们无节操的假冒伪劣产品垃圾广告,也不说中老年人收藏版”中医养生“:”晚上九点千万不要出门倒垃圾!你倒的可不只是垃圾!“,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中青年人分享的也是一些标题党、鸡汤文:“向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做人,人品为先;做事,明理为先“,”读书不读书,过的是不一样人生“,”白岩松:你为什么总是不高兴?(深度好文)“……

这些东西要么是再普通不过的常识,要么就是标题党,要么就是正确的废话,甚至不排除有些完全逻辑不通、东拼西凑的东西。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成年人分享这些东西,就像一个在机场捧着《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研读”成功学的人一样,这不过是显示了TA的无知与贪婪。成功怎么能随便复制?它有着太多的因素,包括运气这种随机成分。这两种情况,一个是在现实公开场合秀品味与智商,另一个则是在社交媒体上公开秀。

我们也许会怪罪那些“生产”垃圾文章的人。不过,正如酒鬼需要酒精来麻醉,而不是怪罪生产酒的人,我倒觉得其实是我们许多人需要这些垃圾文章。就像电视台经常是为了迎合观众而生产电视节目,因为那样能提高收视率,创造更多的广告收入。

社交媒体也一样,内容生产者发现这些垃圾文章(包括标题党)更受读者喜欢,更容易得到传播,从而也有更多的广告收入。于是,他们就源源不断地生产这些垃圾,甚至用机器算法,找出类似的垃圾内容——号称“你所关注的才是头条”,喂饱需要的人们。不幸的是,看完这些垃圾文章后,跟没有看没有任何区别,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更别说“看得破时忍不过”。

当然,这些垃圾文章只影响那些容易受到影响的人,反正他们的时间不浪费在这些东西上面,也会浪费在其它的东西上面。我是不会看这些东西的,那我还为什么在这里说这事情?我只是看到曾经心中以为很有品味的人,或许是心中昔日的女神,或许是一直敬重的长者,也经常分享这些垃圾,我就觉得这真是一个失望的世界,岁月的流逝,终于把他们也变成了一个很无趣、品味低下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然而我们可以尽量避免出现一颗无趣的心,纵然垂暮之年,依然还能那么有趣一点就好了。为了不让你说我是无趣,也为了避免你以为我滥杀无辜地批评到了你,我补上一句:我上面这些话是告诫我自己,与你无关。

“做一个有趣的人”上的36条回复

博主!求教现在国内怎么用Tor浏览器上暗网,一直连接失败。

做一个有趣的人?肯定不是别人眼中心中的有趣吧,要别人感到有趣,那得是郭德纲,做个让自己觉得有趣的人才是真命题。
哈哈,我忍不住写了几百字来评论一下!
PS:这里没开启Pingback呢!

转发的人自己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
所以我在朋友圈里就是个死人。

我认为自己是个无趣的人,就算我在朋友圈没有发过或转过此类文章,但如何定义有趣与无趣呢?我只有想静静一人发呆,在朋友圈里看看那些有趣无趣的人的各种晒与分享,喜欢的看看,不喜欢的手指动动一越而过。

微信者,更重要的是它的沟通工具功能,而不是“朋友圈分享”。它作为一种通讯工具已经是无处不在了,基本它在我的工作中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电话、邮件、短信等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