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从2月份开始在英国上小学。当时政府教育部门把孩子分配到离家走路约有25分钟的小学(B学校)。在学校的这两个月里,孩子表现还不错,和老师同学们融入得很好,这得益于他原来在比利时上幼儿园的经历。
本月17号,孩子妈接到另一所学校(C学校)的电话,说儿子可以进入他们学校上学了,如果愿意,21号就可以开始。
这事情来得好突然。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这样。当初我们搬到英国租好房子后,就到教育部门申请安排孩子上学的学校。我们的第一选择就是C学校,因为它排名不错,离住的地方又近,走路不到10分钟。可惜后来被分配到了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过的B学校。我们没有办法,只好去了这所较远的B学校。
我和我的伊拉克同事说起这事,他建议我们可以申诉,因为我们应该被分配到这所较近的C学校,并说他为了他女儿申诉了三回(这家伙有多难缠?)!
孩子妈和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联系,他们回复说分配流程没有问题,因为我们来的时候不太合适,C学校确实没有名额了,现在只能在等待列表上。不过,他们也说我们可以申诉。并在不久后就给我们寄来了表格,让我们向类似于仲裁机构一样的地方申诉。
我们了解了这个申诉机制,过程还比较麻烦,大概是不满意的一方提起请求,然后仲裁机构联系被申诉的学校,三方约定时间地点举行听证会,裁定分配学校过程是否合乎规程,我们是不是遭受到了不公,各方利益是不是公平地照顾到了。
我突然有一种我们要与英国政府打官司的感觉:挑战英国教育体制是否公平。其实,我们并没有感觉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就像教育主管部门说的,我儿子的确实来的不是时候,人家C学校名额已经分配完毕,自然没有办法了。但我儿子在等待列表中排名第一,只要有空缺位就能进入。这才有了孩子进入B学校的决定。
最终我们没有申诉——本来我们就在拔资本主义的羊毛了。而最近,C学校的确出现了一个孩子的名额,于是就优先问我们愿不愿意转进来。
虽然孩子在B学校两个月来也很适应,面对离开这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无论是孩子、家长还有学校的老师同学们,都有些舍不得,但考虑到C学校可能会更好,并且距离更近,我们还是铁了心,让孩子转入C学校。
转学很简单,C学校愿意接收,B学校也理解我们的决定,自动将孩子的资料转过来。官方转学程序就完成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给B学校班上的孩子们买了些蛋糕零食,让他们举行一个小告别仪式,知道和同学分别是怎么回事,同时给两位老师写了张贺卡感谢她们。B学校也很有心地照了一张集体照,写上祝福的话作为礼物送给我儿子。
古有孟母三迁,我儿子这几个月来也算迁了两次,也是不容易。
儿子表现不错,在B和C学校都获得了“每周之星”,这是他人生头两次正式获奖,Well done.
这是儿子转入新学校后一周后获得到的小奖励:融入不错,优秀班级成员。之前在B学校也获得过一张。
“儿子英国转学记”上的33条回复
学校好是第一位的,距离更近就更好了!天遂人愿,可喜可贺!
学校的确有排名,我倒是觉得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那么必要看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他能在学校里和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好好相处,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自信心。
回看我自身这三十年来,我的一点感想是:人生路很长,有如意的时候,也总有不如意的时候,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持住,不如意的时候如何度过去,我想这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
具体到这里,主要是C学校近,然后它也的确不错(排名更好)。所以我们才决定转过来。
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环境是人之常情吧,所谓孟母三迁就是这么个心理吧!父母尽量提供条件,孩子人格、习惯尽可能培养好就行,教育是个细活。
那个每日之星让我想起了我小学时候的小红花。很喜欢博主写的国外生活见闻系列。。ps 为什么两个学校代号是B和C,强迫症看了不爽,表示没有A。
B学校全称是 Bankwood Community Primary School, C学校是 Carfield Primary School,都是取的头字母。这下你满意了吧。
这每周之星和你的小红花是异曲同工。作用都是表扬孩子们——这表扬还不用花钱。
我写这些一方面是为了记录,另一方面也是给朋友们读一读,有孩子的希望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只生不育是不负责任的,而怎么育,是大学问。
即使没有孩子的,也可以从中对比对比,总有点正面作用吧。
此事情中,我感觉到英国公平公正办事的风格,转学中的容易程度我也很满意。
就喜欢你的这种文字,哈哈。你写博文的风格我感觉跟William long挺像,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学习了。
多谢多谢。
William Long现在写得很少了吧,都是投稿什么的了。
貌似全程没有考虑过小朋友的感受?
问过孩子,他当然是不愿意,因为他感觉原学校很好,又不知未来的学校如何。所以我们说铁了心的嘛。
从我身边朋友的经历来看,童年的时候搬家和转学对世界观的影响蛮大的,说不定不能抵销好学校带来的优势。
能稳定地方当然最好,我这也是没有办法。
至于这次转学,他毕竟在原来的学校2个月不到,应该影响不是太大,而且他才五岁不到的孩子。
C走路需要多久呢?我觉得B其实也很近啊,近好,可以好安排上下课接送。
走路不到10分钟
在国内就没有‘就近’这么一说了。
不也是划片区的吗?类似于学区什么的。
非也,聪明的小孩,有后盾的小孩会出现在就近的好的学区里,小学入学要考试的!
在江苏及我老家这边都是如此。
坛子的优秀基因啊
大叔过奖,你家千金才是优秀基因呢,直接上电视啊。
你记差了吧,网络新闻而已
对,我以为是上电视了,网络新闻也不错的,传播性更广。
孩子都Grade K了,义务教育就是不收学费的。学校有收文具费用么?
目前孩子太小,也没有什么文具,还没有相关收费,只有出去活动时,需要交费用,那是很正常的。
确实如你所所说,中国也确实划分学区,但是只要你有关系,没什么是不可能的。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习近平反腐的确非常有成效。现在行贿受贿的问题已经比原来少得多的多了,但是只要你关系够铁,钱足够多(如果你关系真的铁到了一定程度,甚至钱都不用拿)。尽管《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基础教育资源一定要平衡,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好的学校和坏的学校差别非常明显,无论是师资资源还是学生的素质。而所谓的学区房在中国也是火的很(我不知比利时和英国是否如此)。开发商都宣称,住进我的房子,小学上xx小学,初中上xx初中,高中当然要考才行,但只要你考上,xx重点高中也离我们很近。真别不信,上网搜一搜吧!好学校的学区房都要比其他的房子贵得多。广州的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甚至要把户口落在公共厕所里!我们这里有一个开发商因为建的住宅小区正好位于两所初中学区的交界处,离较差的初中更近一些。然后那开发商为了提高自己房子的售价,据说给教育局的领导塞了钱,把自己的小区划到了好学校的学区。当然这都是公立学校,想要上私立学校(甚至包括小学),就要参加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这时就无视学区问题了。不过上私立学校考试倒是理所应当的。
苦逼高一学生的牢骚=_=,就这些。。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啊!
原来你是高一学生啊,后生可畏。
这些社会负面的东西就让它一边去吧,尽量争取改变能改变的,毕竟机会还是有的。
“如意的时候如何把持住,不如意的时候如何度过去,我想这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格,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很认同这句话。读完觉得英国教育比国内要公正好多的感觉。以前中考时候本来是保送的,因为没有当地户口,被取消资格了,又参加了中考。读小学的时候…不说了,都是泪。毕竟制度给打上了“外地人”的烙印,重点是,钱和关系。都没有。
无他,团结一致向前看。
跟天朝的划片区差不多,不过天朝里如果给你划到了B区,你没后门是很难转出去的!
我这里其实也还是一个片区,完全合规的。
小学离家近非常重要。可以节省好多时间,跟小伙伴的感情也会更好吧。
这个就有点难了,我现在的稳定性比你们还是差多了。
小坛子真棒!好样的!
谢谢彭老师夸奖~~~
读到博主这篇文章 深深的感受到博主已经融入到西方社会了 ,说话语调完全不符合国人习惯了,儿子是父母的希望,好的教育是未来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