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人文

荐书: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最近看了一本书,书名: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 Why Skills Trump Passion in the Quest for Work You Love, 作者是博主Cal Newport,曾经在MIT做博士后,现在是美国某大学教授。我看的是Amazon Kindle版本,约10美元。

这是难得的一本令我思维方式有所转变的书籍,尤其是作者对兴趣和职业之间的论述,与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观点(包括西方人)都不一样。

也许,作者的观点和我一直以来心里隐约的观点相符?又或者作者的身份经历与我有些类似,再加上论文式写作风格与一般的书籍不一样?让我如此喜欢这本书。

目前中文网络上很少提及此书,也暂无翻译版本。全书内容简洁,故事性强,我不想为它写书评或者读后感,因我打算过一段时间后再看一遍。

另外一点,我读完后,有一种强烈的感觉:我要是十年前读到它就好了,所以在此推荐此书给有需要的人。思维观念一变,也许柳暗花明。

“荐书: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上的57条回复

你如果有Kindle,应该是很容易的,直接在Amazon上下单,一分钟之内你就可以读上它了,和印刷版的一样,体验更好——我是不是又在“推销”Kindle了?

或许,你也可以从网上找找有没有非正版的PDF版本?——虽然这种方法不值得推荐。

汪兄你若无法支付Kindle书籍款的话,我可以用礼品的形式替你支付,也就是送你一“本”Kindle版本——感谢你当年替我提的字: https://tumutanzi.com/about

电子墨水不错,有如真实印刷版的效果,保护眼睛,如果只是电子墨水屏幕的话,可选择也很多,而Kindle的更大好处是丰富的书籍内容,以前我要买这些英文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现在,直接一点击,触手可得,并且可以随时作笔记等,也方便携带。

一句话,Kindle是我认为我买过最划算最有意义的电子设备。

看到你的这个消息,我陷入了思考中。

我说Kindle好,的确是我的使用经验是这样的,另一方面,当你想拥有一个值得拥有的东西却发现口袋中钱不够时,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无助感。

我也曾经是一个年轻的学生,苦于没有钱,不能买这不能买那——甚至都不知道,现在我虽然不算有钱人,但买这些小东西早已不是问题。

所以,我就想,我们年轻人,不要担心这些,好好努力,机会总会来的。

也许,我可以做点什么?比如,弄个奖励一台Kindle的奖项,可是谁能保证收到这货的人是真的喜欢阅读呢?再一个,弄多了,我的钱包又受不了了,好歹也500人民币一台了……再说吧。

另,完全可以到淘宝上买一台二手的,应该很便宜,无论第几代都是可以用的,这货功能简单,只要拿上手用一下,就知道:要么能用,要么不能用。

建议你网站上搞个接收捐赠的功能吧(支付宝、比特币、Paypal之类的都可以),只要你够优秀,会有人捐赠你的——这也是一种鼓励。

“我们年轻人,不要担心这些,好好努力,机会总会来的。”

谢谢坛子哥的鼓励!我是在淘宝买的旧版,带键盘的,虽然和kpw的效果没法比,也没有背光,但墨水屏看上去确实舒服。

那个赞助的建议不错,回头加一按钮试试。

坛子的思维如此周全,佩服!

看正版图书可能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完全实现,目前看正版比较合适的途径是图书馆借书,自己偶尔也会网购一些纸质书。

其实太过纠结于看书的设备和方式,反而失去了看书本身的目的和意义。在物质条件未能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读到书,就应该满足了;就像我此刻在预装Windows的PC上,用着OS X来编辑这条评论,终将有一天有能力买自己心仪的Mac了,这笔账还是要还的。

在国内,花10刀看一本电子书,真不是工薪能接受的。。。这和有没有版权意识,尊不尊重知识没有关系,因为我们首先要尊重肚子。。。

就现在的物价和人们的阅读消费而言,好书的价格怎么高都不算贵。
有些书籍就一两块钱一本,甚至我几个月前在国内也见过论斤卖的,多便宜啊,可是值得读吗?

如果看完这本书能更容易地填饱你的肚子呢?
我平常不推荐书的,这次特意用了两字:荐书。
一个年轻人,若真能认真地看完书,并有所思考,这区区10美元带给你的回报比你去看一场电影、吃一顿小餐要划算得多。

我去找本看,很多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读书人买不起书,如同小时候我们不能理解为什么奶太多了要往沟里倒。。。

你一语中的。我看过此书,此书比一般的讲职业规划什么的,都要新颖,对人的启示更大,更务实。作者是一名计算机博士,做过博士后,现在大学任教。他的经历和我已经有了比较大的重合度了。也许我联系他授权中文翻译版是有意思的~

总体而言,他的观点就是,你只有做好了,才会有兴趣,而不是一开始就找可能并不存在的所谓兴趣——好多人就败在不停地找这么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兴趣。这个观点简直就是拯救那些乔布斯的粉丝:Following your heart is not always right.

事实上,再有意思的兴趣,深入下去总会有乏味的一天,然后就会否定这是自己的兴趣。作者觉得,一个“伟大”的职业,应该是“稀缺”并有“价值”的。对比我们每一个人,你的技能是不是稀缺?公司是不是缺了你不可?你的“稀缺”技能是不是能创造价值?

我读后,非常有收获。我都三十岁的人了,还有收获,我相信对于比我更年轻的上进的人们肯定有帮助。

不过,我不是做翻译工作的,也不是做出版工作的,更不是商人~希望有人看到我的这个博文后,会跟进中文引进这件事情吧,以国人对成功学的向往,此书有市场,也有意义。

就像如果有人一年之前对我说,“你会对英语很有兴趣,have a giant passion for reading English book”, 我可能觉得不可思议,这sb的国内教育制度怎么会让我对英语有passion。但是一年来断断续续囫囵吞枣通读完了27本100页以上的原著,我发现读英语还真的很有成就感!

你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或者没有热情,不过是你在这件事情上没有经历Dan Pink在Drive里提到的三个Motivation:其中之一就是Mastery。(在这书里面作者也提到了Dan Pink,这种两本书突然就联系在一起,感觉非常compelling )

我还想到了游戏。人们总说现在的孩子们没有职业道德,上学这个唯一的工作都不想做。但是呢,在游戏中孩子们一个个都像打鸡血一样。MMORPG 也就是所谓的网游中,这些孩子可以半夜三更瞒着父母起床打怪升级…这些游戏机制往往是重复杀一种怪物两三个小时,但是玩家们却能够孜孜不倦地玩着。

有人说游戏使人上瘾,是祸害人们的恶魔。但是,实际情况是对游戏上瘾的人基本上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没有passion 的人啊!在现实中,他们体会不到足够的成就感,也没有多少Autonomy ,无法得到及时的feedback ,没有epic meaning ,没有社会认同…说过头了…

现实与游戏相比,人们更容易在游戏中找到passion 。正是因为玩家在游戏中不断得到提高,能够用自己的创造力和能力推进自己的未来,得到及时的反馈,对自己创建的角色的拥有感,以及游戏中不断产生的可变奖励,各种彩蛋与对未知的好奇心,这才造就了一个个“网瘾少年”。

游戏来源于现实,却是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人们不必像现实一样纠结于很多限制与大坑,这里规则统一,公平与平衡性都比较完善。人们在此比现实更容易成为那个被选择的人,更容易成为主角,也是整个玩家之旅中不可或缺的。没了他,公主就救不回来了(calling ),巨龙也打不倒了。

我读了一个小时才读了10%,这本书还是很轻松的,然后写了这点读后感。坛子看这本书用了多长时间?

感谢你和我们分享这么多你的感想。
这本书的作者是理工科博士,格式也是论文一样,语言力求简洁易懂,所以读起来不会太难。
我看这本书估计有几个礼拜了。因为我不是一下子看完,一般是睡觉前看一小会儿,一下子当小说一样看完,我什么也记不住。

这类书读的很快的,今早又看了一点。craftsman mindset与passion mindset这两种思维方式,按照作者来说,首先要树立的是前者,而当自身技艺与能力已经so good that they can’t ignore you之后,passion就随着而来了,因为你可以从中感受到creativity,impact and mastery。

如果说把success看成role-playing game中的boss fight,那么craftsman mindset 就是在与boss决战之前所做的努力,你只有不断的升级,获得经验值,提高你的技能熟练度,完善你的skill set,完成各种mission与quests,最后才能带着passion成功挑战boss。

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最后的一幕,而忽略了前面所做的努力。It’s what you do and produce that make the world can’t ignore you.

这类self-help的书籍大多是给人打了鸡血,然后就该干嘛干嘛。我不奢望看完这本书后就能改变,但是书里说的craftsman mindset真的让我很有感触。在你的技艺还撑不起你的野望时,你的passion只是镜花水月。书里开头提到的那个向往zen lifestyle甚至真的去学习,做一个practical monk,最后发现自己其实还是原来的自己,那时候的痛哭与伤心其实何必呢?

除了那些能够归类于三种无法产生passion的工作职业类型以外,大多数的职业都可以让人产生passion,只要你磨练你的技能,完成各种任务,提供你的人物等级,让别人再也无法忽视你。

这么做可能就需要Outlier里德10000 hours的deliberate practice。

如果说读书时候思维发散能够到处乱想算作一种技能,那么我这技能点也快加到满了。这本书让我警醒啊,算来我今年也20周岁了,一枚二流大四学生。

我仔细回顾四年的学习,却发现自己真的就掉进了这个follow your passion的怪圈。一直在摸索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什么才是我真正的所爱。

为此,我一度痴迷于神秘学(奥修的天下大道等灵修书),捣鼓过星座,幻想过成功学,分析过九型人格,研究过MBTI,折腾过盖洛普优势识别,玩过思维导图,想过个人管理,知识管理,时间管理…

如果说我的passion是什么,我唯一能确定的事我喜欢搜集与胡思乱想。

但是,这些都不管用啊!

我在大一上学期没有折腾这些,只是普普通通的学习与生活时,班级排名第四。之后,因为我把精力放在所谓的找到自己,发现潜在的力量,成绩直线下降,对自己专业课的兴趣也从原来还可以到现在压根没有。

并不是我天生对生物学(我专业)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我在之后的学习中完全没有建立career capital!如果让你一个战五渣去挑战攻防破百的史诗级boss,你能打得过?然后,我就找借口,我对生物压根不感兴趣,我这个专业是调剂的。呵呵,这是事实,但是于事无补。

So what?

本书里说在建立Mission之前,你就应该有了足够的capital来支撑你的野望。书中提及的那个生物学搞人类基因研究的人在进入她最终的使命召唤前也已经在这方面默默投入了大量时间和汗水。

我想到了海贼王里的路飞。他是follow his passion 还是建立career capital?

路飞在第一集就说了,我要当海贼王。这话吓尿了一大群人,也感动了无数粉丝。

追溯到香克斯把帽子戴上路飞头上的那年,也就是他还很小的时候,路飞就有了这个梦想,他想要与香克斯比肩,超过他!

但那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种子,还没有发芽。从他树立这个梦想到他真正出海他用了多少年?他在这些年里吃了多少苦才能把一个逗比橡胶果实转化为战斗力?他得花多少心思磨练他得橡胶绝技?

他不会航海,也不会做饭,也不会修船,也不会看病,也不会弹琴,也不会剑术,有时候也找不到路,但是,他就成了船长。

他得核心能力。

接上。

路飞他最大的能力就是能打架。这是他有价值和稀缺的能力。他的船上他最能hold住。

但是,他的能力在进入新世界却遇到了挫折。他打不过大熊,打不过人造武器,于是他和小伙伴们都去修行了两年。

本来他们想要接取“进入新世界”这个任务的,不过等级还没达到任务要求,技能点不足无法继续任务。任务的限制要求他们必须回炉再造,做任务升级,不然别想进入这个关卡!

2年的努力终于让他们达到了任务要求,踏上了新世界,新的征程!

海贼王是一部动漫,它的世界却能体现这本书的理念:先磨砺技能到能完成任务,然后你的passion 才有价值,才能发挥作用。

如果你一直空想着我想做什么,而不是我能为这个世界带来什么,你就永远停留在level 0。升级需要枯燥的打怪做任务,获得经验值。不同的级别对应着不同的能力,具体化就是技能设定。

mission 对应的是任务。任务有任务要求,有的任务什么时候都可以接,有的只有达到特定等级才可以接受,有的必须某项技能点加到一定程度才能完成,有的任务还得团队合作。

passion 会在你不断地升级完成任务中从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终有一天so Good that they cant ignore you 。

拿我之前提到的学英语这个例子。

这应该是我做的比较有价值,有意义,很少有人能坚持的事情了。1年时间,我读了二三十本的英文原著,于是现在我读这本书不需要多大认知努力,几乎和读中文一样顺利。

我用手机上的静读天下读的,欧路词典作为查词工具。每页都有个把个生单词,不过已经不影响理解原文大意了。

但是,这个水准算什么?毛都不是。美国小孩10岁都两万词汇量,我的水平没人买单。要么你读的专业知识支撑你建立一个个实用,稀有的技能,要么你在英语上有所建树。

金钱和游戏中的points 一样,它可以有效的检验你的能力水平,市场的认可度。如果你所投入的无人愿意购买,那么你的技能还没达到任务要求,还得继续努力。

没有人一开始就没有障碍读英文书。慢慢地就提高了。尤其是用Kindle,很方便的,遇到不会的单词,选择一下该单词,意思自动出来。这是读印刷版时再查其它词典的体验所不能相比的。

目前还没有中文版。
你不是有Kindle吗?用它来读英文应该问题不大的啊,顶多开始慢一点而已。读了一两次后,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记得以前你推荐了一本什么哲学书,说看完以后醍醐灌顶,我在亚马逊上买了之后没看完,只看了两章,觉得没看不下去了…很惭愧,可能层次不够。这次我先看看免费版的。

抱歉,我的推荐让你失望了。是的,我喜欢的不一定是别人喜欢的,这个很正常。我只能保证,我是真的喜欢,然后再推荐~

昨天搜到了一個只有18頁的導讀,大致明白了作者的主要觀點。看完後恍然大悟,借用一個比喻「你的钥匙丢在阴沟里了,阴沟里一点亮光也没有;旁边有一个路灯,照得很亮。你是到路灯下找,还是到阴沟里去找?灯光很像有些材料,看见了,但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那里。阴沟下面黑漆漆的,但就在下面某一点,钥匙在那。」

市面上很多成功學就屬於在燈光下找,然而成功的人回顧自己的旅程,和真的在裡面走,還在路上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樣的。

喬布斯回憶過去,可能的確是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業,然而假若他當時以找到所愛為目的,恐怕直到今天還會在徬徨——做事情的人在想什麼,與他實際上在做什麼是不一樣的。後者常常就是燈光下的材料,而前者卻藏在陰溝裡。

不应透露那么多信息,我想这里还有很多没看过此书的网友

有时候我觉得吧,一本书好与不好,是非常主观的一件事

我们觉得书和电影好看,兴许只是他们说出了我们一直想的,我们与之有共鸣了,就觉得精彩了

之前还在一个书里看过一个论调,大致意思就是,从书里你品到什么,不在意它告诉你什么,而是你有什么

我也来推荐一本书“From Scholar to Dollar”,作者提供免费电子书:
http://fromscholartodollar.com/

此书是为那些有高学历的人,尤其研究生们(硕士或博士学位)提出通往职业成功的建议。现如今,高学位并不意味着有好的职业发展,无论是你想在学术界或公司发展。在学术界,并不是发发文章或上上课就行了,成功与否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否申请到科研基金。而在公司里干,也要时时有创新,要将新研究转化为实际成果。

那么如何才能成功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除了专业知识外,有哪些软技能是需要掌握的呢?这本书列了15条建议。此书很短,只有63页,建议你不妨读一读。

如果你不想读英文,可以看看我的中文博文(只说了其中几条建议)
http://10year.wordpress.com/2014/12/22/%E4%BB%8E%E9%AB%98%E5%AD%A6%E5%8E%86%E9%80%9A%E5%BE%80%E8%81%8C%E4%B8%9A%E6%88%90%E5%8A%9F%E7%9A%84%E9%81%93%E8%B7%AF%E3%80%802014%E5%B9%B412%E6%9C%8822%E6%97%A5%EF%BC%8C%E6%98%9F%E6%9C%9F%E4%B8%80/

终于我也利用节后的上班途中的零碎时间看完了,很让人思考的书,并且有一些比较实际可行的方法,非茶值得一读。
我奢侈了一把,买了原文的纸质书看的!
我认为对作者最高的尊重就是看正版的东西,这是对他文字和研究工作的尊重!

回复 ttang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