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去参加了一个会议。会议内容是欧洲相关高校、企业针对建筑材料研究科技立项,申请初期的讨论预备会议,这个研究项目的资金对应的是欧洲研究创新2020计划(Horizon 2020)。
会议地点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国际机场,就在登机入口的楼上,租用的是Regus虚拟会议中心,是为了方便各国同行,直接下飞机就到会场。会议组织者办事风格真务实和讲究效率。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布鲁塞尔机场不为坐飞机!
听起来这会议很高端大气的感觉。照说轮也轮不到我这种角色的小人物。原因是这样,这个会议有英国某大学的一个教授,他因故无法来欧洲大陆,于是请求我是否愿意代表他出席一下,我当时就答应了。
巧的是,这会议由我目前所在大学也是目前在的实验室两教授组织(其中之一是我导师),并且我荷兰的另一导师也出席。结果我就成了这样,一个在比利时高校里的中国人代表一个英国教授出席一个欧洲科技项目申请会议,会议由我目前的实验室组织,而我不代表它。中国的雷布斯说: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问题是,猪通常找不到风口,而我这次大概就是一只碰巧撞到风口上的猪吧。
具体项目细节没有必要也不能透露。会议无非就是针对大概框架进行讨论提案,期间也有人从宏观到细节作一些前期介绍报告。想法很前卫,连我这三十岁的人都觉得,这些四五十岁中年人们的想法很大胆。我一直觉得,无论研究有多么创新,它总得一步一步来,要依赖于已有的知识,循序渐进。
也许在申请项目的时候,总要把提案写得如何好听,否则,审批的人如何愿意将资金批给你的研究?真到具体研究的时候,估计还是那些步骤和方法,翻天覆地式的创新哪有那么容易?
由于我不过是代表性地出席——否则英国方没有代表就显得不重视,再加上资历浅,所以纯粹是一种开眼界的感觉,之前只是注重于纯学术研究细节,这次也算了解一下欧洲这边研究立项的流程,同时也熟悉工业界和研究界是如何连接的。总体感觉还不错,多少有些新意和收获。
“代表英国教授出席欧盟某项目申请预备会议”上的15条回复
哈哈,请原谅我的无知····
术业有专攻,没有什么,你的东西我也不懂的~
Horizon 2020,去年参加过一个这样的会议。能搞到这里项目的都是大牛。
你倒是成了牛人了,我这是去打酱油的。
感叹一下,思想决定方向,所在的位置/平台/环境,才能真正决定出路。。。。
It’s not what you know, it’s who you know.
项目申请一般会在项目申请报告中把项目催大(例如五千万的项目会催到三个亿),这样审批的人会对申请的资金或者规模做个打折,催大的意义就是能拿到比项目实际需要更多的资金。
内幕啊!你知道的太多了~
这是国内做项目的通用做法,不过期间你得跑关系,否则那帮专家也不是白吃的,哈哈哈
都弄得很明白的呀……
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哈哈,看来感觉不错
无论什么感觉,我不过是个打酱油的。
哎,真不错。
师兄逮住机会 打入内部拿项目 雇我吧。哈哈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