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人文

2014年香港书展札记【友人来信】

去年七月,我的大学校友和我分享了他的香港书展问答录,今年他又去了,又一次撰文记录他的书展见闻心得,特来信公布在我的博客上与大家分享。


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又到了,今年又如去年,仍去了书展。7月19日周六上午过深圳关,路上还好,但出了地铁就开始排队入场了,感觉今年人数比去年多很多。

除了随便逛逛,听讲座是最重要的环节,再顺道给娃带回去几罐奶粉。

下午听了阎连科的讲座“一個村莊裡的文學與中國”,觉得讲的挺不错,提问环节举手了N次,得以有个提问机会(视频1:17:35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如下链接,现场视频(Youtube链接需翻墙)据此给大家分享一下心得吧。

刚开始这哥们讲到,他们村子是宇宙中心,我觉得好像有那么点狂妄吧。但听到后来发现这哥们挺有技巧的,确实能自圆其说。

作为一个农村出生的娃,同为河南农村出生长大的娃,他描述村子的人和事也确实是我所在的村子,除了地点相距百十公里外。生于斯长于斯,没觉得有啥神奇之处,但这种情形在文人小说家的眼里可能就变成了无尽的素材了。特别是再讲给那些国际大都市长的人们。

也让我觉得自己瞬时高大上起来,于是以后我也可以向人吹嘘说:我成长的村庄除了无比普通,更是无比神奇。中国发生的事情,缩小N倍就是发生在我们村子里,我们村子发生的事情,放大N倍就发生在中国。副村长就有三四个女朋友,一个部长有三四十个情人,算个什么事儿。

想到了一些我成长的那个村庄的故事,整个札记吧,想到哪儿就写到那儿吧。

他期间讲到了他村子里的人喜欢看宫廷剧,因为这些故事不可能在村子里发生,所以比较新奇。但我估摸他忘记或者故意没说另一种类型:乡村剧。

曾记得,读小学时,《篱笆女人和狗》系列火得一塌糊涂,不过要加上限定词,那时候娱乐活动简直太少了,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想起了那个村长说,俺村子没电,所以超生的多的笑话)。一到晚上一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围坐在仅有的两三户有12、14英寸黑白电视机的院子里,情绪随着故事情节起伏。现在想来这种场景应该一去不复返了吧。因为这些是讲他们自己的事儿,所以也算是情景式观影吧。

但如今娱乐方式选择太多,垃圾剧也越来越多,不过这也是宣传部合力促成的结果,一大堆话题都不让人家拍。或许出版审查解禁后,真实反映村庄故事的电视剧、电影会有一个爆发期吧。

讲到了村庄里面有不少哲学家,能够把那么复杂的哲学、社会科学、宗教、政治思潮糅合到一起,且自得其乐。在我等愚人眼里,真是有何等的智慧,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这种程度。

想起了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讲到的精神的三种变形:如何从婴儿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如何回归到婴儿,才算圆满。但我等凡夫俗子谁又能走到“圆满”呢?所以我觉得能保持至始至终的婴儿态,更是一种幸福。

在提问环节,我讲到了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的,还希望能够保留少许底线、少许自尊的读过一点书的人,如何能稍微做一点对得起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不盼成龙成凤,能不作恶,有底线,乐于助人就很不错了。然后再尽其可能,影响一点身边的人。能做到这样,也算活得其所,不白来世上一遭吧。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归是那帮孙子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教育做不好,单纯求快,即使引入再先进的种子,结出什么样的果子,只有天知道。但如果在上位者能敢于推动变革,积极融入世界潮流,并把教育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Critical Thinking,这实在是中国雅思考生作文得分普遍较低的罪魁祸首),那就是中国之福,子孙后代之幸了。

虽说充满了悲观,但作为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某种程度上,让我也看到了传统中国在解构中,特别是80、9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也包括我们这些80后老男孩吧。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生力军,如果有心,可以接触和学习到的知识实在太丰富了,TED、在线大学、公开课等等。

如果减少些游戏、聊天、约炮等时间和耗费,再加上Critical Thinking能力的培养(如果有),画面太美不敢想。不过呢,看到了太多在地铁等场合拿手机玩游戏、聊微信打磨时间的朋友了。

不过确实能理解,毕竟我也是这样走出来的嘛,咱刚开始聊QQ、泡论坛的时候,不也是为了泡妞麽。想起了那句话:

科技再发达,几千年来,人性几无改变。

我比较孤陋寡闻,之前知道有这样个人,写书的,但不知道写啥的,写啥样?听完讲座觉得这人还蛮有趣的,比较实在。

难得在香港还能听到河南式的普通话,倍感亲切。于是谷歌搜了下,又看了这个讲座“阎连科:Living Without Dignity and Writing with Integrity” 。

阎老兄命运也挺坎坷的,历经文革,高考未果,进部队,写应景文章,如履薄冰,得以留部队,写文章作到大校,后来慢慢脱离自我审查,写文章得罪军队高层(被点名说是大右派),被清除出军队,得以焕发第二春,再写书,大部分就出版不了了,得以成为著名的大陆禁书作者之一。在北京买了个房子吧,还碰上“被强拆”。

又让我想起了那句话:国家不幸诗人幸。但现如今审查如此严格的处境,国家诗人都不幸。

Update:

遗憾:后悔没有提前去,无底线的嫩模没看到。被朋友(是陈坤的粉丝吧,由于个人原因无法来书展)委托,一定要去随后陈坤的讲座,买书,要签名。

人真多,特别是年轻的小姑娘们,还来了个粉丝团。听众的人数和热情程度高下立辨,但演讲者的水平和深度也高下立辨。想起了大学时候同宿舍哥们评价我的比较中肯的结论:在土木学院,你是计算机最好的;在计算机学院,你是土木最好的。

熬完讲座,排长队要签名,闪人,给娃买奶粉,顺带买些日用品,闪人!

提示:如果以上视频打不开,请使用VPN科学上网:

好用的VPN

“2014年香港书展札记【友人来信】”上的10条回复

应该是没有,要不他也不会放到我这里来分享了。
有些人不愿意公开的,所以也不愿意写博客。而我这位同学朋友的电脑IT是很厉害的,本身就是干这一行的,开个博客技术上一点问题没有。

像司马迁一样?将作品藏之名山大川。不过,现在不能在国内出版,还可以在国外出版,甚至国外更容易获得名声。

先是在feedly上看到这篇文章,发现来自于你的博客,有点不敢相信,怎么坛子写一篇这么文艺的。点击来到你的博客,重头到末再看了一次,最后在评论时才发现说是你的朋友来信,抱歉,我这个马大哈。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就才几千年而已,比起上亿年的进化来讲,太微不足道了。远的不说,就是半个世纪前,“文明”又有几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