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比利时人游中国”系列:
上海大概是中国内地最接近西方的一个城市,与欧洲那种古典守旧不一样的是,上海有着众多的摩天大楼(其实中国已经成了国外建筑师各种大胆设计的试验场)。最近在参观了陆家嘴上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贸大厦后,我参观了将要完工的目前世界第二高的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 632米,目前世界第一是828米的迪拜哈里发塔)。
由于这座大楼目前只是结构封顶,外围玻璃幕墙装修和内部设备安装还没有完成,所以这次参观是在同济大学地下建筑工程系袁勇教授的私人联系下,在上海建工集团技术总工徐磊博士的接待下才得已成行。我因为带领比利时根特大学 Magnel 混凝土研究所几位教授和26位比利时根特大学研究生访问中国,也有幸获得机会进入这座大楼参观。
说起这次参观机会,本来我们打算带领这次中国游的所有比利时大学生参观大楼,可是,在今年春节两名俄罗斯人以及后来的中国郑州小伙子偷爬上海中心大厦后,现在的安保措施变得更加严格,一般的外人参观已经很难,大规模而且是外国人参观几乎不可能。走在工地周围,会发现写着“内有猎狗”的警示标志。据介绍,其实春节时候大楼内部也是在施工中,并不是没有安保措施,只是被俄罗斯人钻了空子。
上海中心大厦总投资200亿人民币,由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型”方案中标,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施工图出图,上海建工集团承建。大楼采用了从未在超高层建筑中使用过的双层玻璃幕墙。在幕墙中,有24个空中花园。由于上海土层软,基础部分在地下埋进了956根86米长的基桩。
相比其它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大厦这座超高层建筑除了高度和外形独特以外,它在可持续性、环保上最为突出:
- 其流线型外形有助于减轻水平方向24%风荷载(高层建筑中水平方向位移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从而节约使用建筑材料;
- 楼顶风力发电每年能产生35万度电作为大楼的辅助用电(约每小时40度电),相当于三峡电厂一个水轮机组半小时的发电量;
- 可承受温度变形的双层玻璃幕墙,本身相当于良好的隔热层,有助减少室内空调的使用;
- 整座大楼供热和冷却系统采用地热能源。
徐工介绍说,这座目前世界第二高的大楼马上要成为世界第三——沙特正在计划一座超过1000米的高楼。即使是在中国内地,摩天大楼计划现在也很热,像苏州、武汉等地都计划兴建超过上海中心大厦高度的摩天大楼。他本人已经做出了苏州的施工方案,技术上已经可行,只等审批和经济上的支持。
有教授问到,上海中心大厦如何应对像911世贸双子塔那样的恐怖袭击?徐工解释说,大楼80万吨的自重足以抵挡飞机的撞击力,大厦本身并不会因此倒塌,世贸塔是钢结构,飞机撞击产生的大火熔化了钢材才使得大厦倒塌,上海中心大厦有大量的混凝土材料(600多米高度的混凝土由三一重工的机器完成泵送),不会出现钢结构那样因火灾高温带来的材料软化问题。
由于当天天气下雨和大楼顶层正在施工作业,徐工只带领我们到达了532米高的115楼层,但即使是532米的高度,也已经是中国最高的楼层位置,亲临其境还是给了我不小的震撼。
以下是参观过程中用手机拍下来的一些照片和一段小视频。
先前一天上海天气不错,远望上海中心大厦,楼形外观很有女人味,不似通常的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此图片荣誉归设计方Gensler)。
当天的天气状况不佳
底层大型混凝土柱子
施工电梯(工人的电梯由于没有变频功能,听说骤停时很吓人)
等待电梯上楼
在上海中心大厦上俯视陆家嘴:一览众楼小(我儿时心中高高的上海东方明珠也小了)。
俯视黄浦江
在上海中心大厦上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顶部(492米)
工地消防设施很多
这位留言者也许很自豪
双层玻璃幕墙
工人正在作业,他肯定没有恐高症(身上系了安全带)
楼层内部结构
楼内楼层
楼层内部还在施工
天际之间,有如云端
俯视黄浦江
在电梯内部
未来的空中花园(目前还有很大的材料刺激气味)
在上海中心大厦楼中近看金贸大厦(420.5米)
空中花园细部,透过幕墙可以看到旁边的上海金融中心
外层玻璃幕墙细部,图中部件可以上下移动,应对风荷载带来的水平和竖向变形
工地中的上海建工的宣传刊物
532米高度
一段小视频(需要科学上网,墙内播放链接)
Posted on Steemit.com
“参观上海中心大厦”上的43条回复
哇。太给力的高层建筑了。各地都在修。济南在建的绿地中心也是极高的,300米,也将成为济南的地标建筑。日后去上海希望有机会登临楼顶,俯视上海。
300米现在都排不上号了哈。
坛子的头盔似乎大了点?有点歪,是吧?呵
头盔可以调整大小,我没有注意它罢了~或者说我的头型不好,配不上这个头盔啊。
太震撼了。
亲自上去的感觉还真是不错。
这个配图纯粹为了展示内容,鉴定完毕,哈哈。
配图当然是为了展示内容的嘛,这还用得着鉴定?
我恐高,打死也不去这么高的楼上班。如果用水泥来建的话,那它的自重有多重呀。楼房越高越不环保与安全。想不明白为什么建这么高的楼房。
据称总自重量约80万吨。
的确,超高层大楼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值得商讨。
大部分城市建超高楼,估计还是一个政绩虚荣心理,另外,经济上它是一个地标建筑,提升所谓的城市形象和品味,带动城市周边的地产,即地标赔钱,但周边赚钱。总体还是赚钱。
但很多不能以赚钱为目标呀,更加需要与周边配套和人文,可持续发展等文面考虑呀。
想想911就令人担心害怕。
特别是在环保方面,在顶层小便一次所使用水所需要的费用是多少?算算都挺令人头痛的。
对整个城市的形象提升还是有一定的正面作用的。
像你我这种考虑一次小便费用的人是不会住这种地方的,住这种地方的人也显然不会像你这样考虑嘛。
从经济循环来说,应该想想让人在天际之间小便一次应该可以解决多少人的工作,可以带来多少财富,“水”终究是要落土归根的!
以前天天上班路过那里,从未如此接近(实话说:就是怕上面万一掉下个小物件把我结果了,怕怕)):)
理论上是存在这种可能的,不过概率有多大,我估计不会比走在马路上出问题的机率大。
细看之下,墙上那么多小孔,莫非是为了将来此楼寿终正寝时做落层爆破拆除之用?
你的联想力还真丰富哈。
这些孔应该是设备用的,比如过线(电话线等)。
曾经看过一档美国的节目,说的是平移大楼与拆除老建筑的方法,其中就有让大楼层层粉碎性爆破的方法,墙面上就有非常多的孔,想想到了现在“未雨绸缪”的思想,应该会时先准备妥当吧!
这么高的楼,这么大的代价,至少100年内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吧。
大哥,这些孔是建筑工人加固模板用的!(没有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用模板包住钢筋,然后在灌入水泥,凝固后然后拆掉模板就变成这样啦)
恩,挺高
佩服设计的人
设计估计还不是最难的,这些东西还是基于经典的设计思路,只不过是规模更大了,好在现在的材料都是高强、轻质,所以才能建起来。
倒是施工方面,难度大一些,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大型设备,超高层混凝土泵送,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非专业人员能不能上去?上次经过的时候发现安保好严格…
与专业人员无关,只需要你能取得他们内部人员的许可。现在的安保是非常严格了——本来也不低的,这么高的地方万一出点事故谁也负不起责任。
高处真的更冷一些么?
1000米低6度。高处风大。
爬到这么高的地方还是很恐怖的
恐高的人去哪都恐的。
说点专业的。是个楼房都会有水平方面的位移(在风的吹动下的水平移动),国家规范规定是500分之一,也就是说,500米高的楼允许顶端水平移动1米!这是合乎规定不会出质量问题的。
但是,我想大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接受不了这个1米,一定会觉得不安全——就算觉得安全也住得不舒坦。
我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观光层(492米)细心感受了一下,能感觉到一点点震动,不注意的人是感觉不到的。至于在上海中心大厦上的532米处,我丝毫感觉不到这种水平位移,说明刚度控制还是挺好的。
建造的很快啊,我上次去的时候,在金茂大厦的观光层通过望远镜还可以看见上面的工人在工作。
过年都没有停工,你说这速度能不快起来?
本来交通就不是很便利了,还不断将人往天上挤……除了好看,震撼,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其他好处
好处肯定是有的,比如,地标性建筑提升城市档次,吸引招商引资,拉动周边房地产价格。
至于缺点,也是有的,高层建筑本身的造价并不经济,住在上面也未必方便,成本也很高昂。有利有弊吧。
他这个标高 和垂直度 是怎么控制的???
抱歉,这个细节问题,我不是太清楚,当时也没有想起问这些。
上海现在空气太差。小时候在国际饭店顶楼看去,视野也比照片中的好。当然,那时的浦东没有高楼的。
世界在变化,不是变好就是变化。我那天参观的时候也有天气的原因,下雨天,雾本身就很多,实际上上海或者说长三角有多严重的空气污染我也不是很清楚。
不得不说上海的城建把国内其他城市甩了一大圈。
上海估计是中国内地目前最接近欧美的地方了——也只是接近,还是有很多地方有中国特色。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改天哥哥来上海,咱们一起去登顶看看~
哈哈,我这次才到达532米,下次直接到顶去。
嗯嗯~
所有博文全部看完了,感觉是一篇很好的游记,写的很实在,属于工科生的思维,不像文艺青年,除了南京,其他都没去过,也算是饱了眼福,谢谢。
我本来就是理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