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其它分类

只是捐赠

孩子们的笑脸

去年教师节时,我与小学母校现任校长陈迪庆老师通电话,提到我想为学校的孩子们做点小事情。后来我用我个人网站的广告收入作启动资金,六个多月前开始公开接受朋友们的捐赠,来资助学校的孩子们。

长达一年的时候过去了,活动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超出了我刚开始的预期。到目前为止,共收到来自8个国家86笔捐赠,合计人民币9044.91元,与中国红十字会上亿的捐赠相比,这个数字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但这86笔捐赠让我都觉得异常珍贵,因为爱心与数量无关,即使是最低的一笔只有1元人民币,我一样认为这是一份爱心。第一期活动奖品在暑假里采购完成,共花费3675.38元。奖品近日已发给40位孩子[照片我拿到后发给各位]。

在当初开始接收朋友们的捐赠时,有朋友提议我合适的时候分享一下开展这个活动的体会。我趁此机会谈一点关于这个事情的想法。

所有的捐赠都是出自朋友们的自愿。我没有主动通知任何个人,包括最好的朋友。我担心这样的告知会形成“劝捐”甚至是“强制捐赠”,所有不是发自内心的捐赠都没有意义。由于我没有国内的银行账户,对于国内的捐赠只能采用支付宝的途径,因此对于那些有意捐赠却不会使用支付宝的朋友,说声抱歉。

所有的捐赠在收到后,我都第一时间公布在博客和社交媒体上,只为把整个过程透明化。在购买物品时,也将购买计划和支出细节等公布出来,同样是为了透明,从而对每一位捐赠者负责。我相信通过透明过程的制度方案来保证每一笔爱心捐赠不会被滥用。和学校老师商量后,采取通过亚马逊、当当等网上商店购买实物邮寄到学校,而不采取将现金送到学校的方式。与其相信人,不如相信较好的制度。

这个活动不是救灾救火,而是希望将我们的一点关心送到孩子们的手上,在孩子们的心中激出一朵涟漪,再展现在他们的笑脸上。这是这个捐赠活动的初衷。出发点决定过程和结果。所以,整个活动透明不含糊,消除通过这样的活动谋私利的可能,取得了朋友们的信任。

在捐赠物品发放活动的最后环节,我告诉学校的老师,不必提及捐赠者的具体名字——包括活动组织者,在物品上也不留任何个人标记。捐赠者是张三还是李四,这不重要,我们不是了为了博取什么名声,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捐赠本身这个过程与行为。

无论我们所处的社会是黑暗还是光明,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但这不意味着完全无能为力。把具有相同观点的人聚集在一起,总还是可以做一点事情。不能彻底改变世界,但肯定可以改善一点点。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我们有心时无力,有力时无心。所以在帮助别人这件事情上,我只是觉得在自己还有份心时,就尽自己的一点力。

这件事情做到现在这样令我非常满意的样子,少不了大家的帮助。有了朋友们的参与,才收到了我根本没想到的将近10000块钱;有了匡泽仁老师的建议,我才想到应该奖励进步最大的同学,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同学。有了校友李慧永的帮助,400支铅笔等大批量的采购才顺利完成;有了方晓珍老师的配合,在与学校沟通方面才没有障碍;有了陈迪庆老师的支持,活动的最后环节才得已落实,陈老师驱车三次到邻乡邮局,将邮寄包裹取回学校并发放到孩子们手中。

所有参与的人,我无法简单地说是好人或坏人,但可以肯定地说,我们是在正确的时候、正确的地点、做了正确的事情,当然,这种“正确”基于我的价值观。赠与比接受更令人快乐。与把时间和金钱花在其它意义不大的事情上相比,为孩子们做捐赠活动的意义更大。尤其当赠与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时,这种赠与行为会带给我们快乐。同样,这也是基于我的价值观。但无论如何,在捐赠这件事情上如果感觉到了痛苦,就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人为为己、天诛地灭”,我不认为这句话含有贬义。

至于这个活动的以后,我并没有长远的打算。没有谁有义务继续这种活动。正如我对校长所说,有钱就继续下去,没有钱就把钱用完为止。这只是一项个人行为,一个很小的活动,而且带有一定的个人感情。所以,如果以后有朋友们的认可与参与,就把活动继续下去,或者,如果以后我自己的经济能力允许的话,我也会将活动继续下去。

感谢所有参与捐赠的朋友们,你们中的许多人与我素未谋面,甚至要求不要公开姓名,在捐赠后也从没有质疑过捐赠的去向。正如西人到教堂中的捐赠行为一样,这是真正的捐赠,纯粹的捐赠。

我的一位大学校友鼓励我:“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传道书》中则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相比之下,我更赞同禅宗里的说法:“吃饭的时候就吃饭,睡觉的时候就睡觉。”那么,捐赠的时候就捐赠。认定捐赠后,只需在乎捐赠这个过程就是,其它的都不重要,因为这只是捐赠。

再次感谢大家!

“只是捐赠”上的30条回复

I just wanted to say really meaningful

Stick to it, even if you can only help a person

Many people seem to think so.
Recently a little busy

我建议同时考虑优秀的和进步最大的孩子。后者需要鼓励,而前者更有机会走出去。我们的捐助对于后者其实是激励,对于前者更多的是鼓励。

岂敢。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也允许不同的价值观,这里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也不奢求所有人同意——也是不可能的。

过奖了,你要把活动设计成这样,也会有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的,有爱心的人还是有不少的。至于要都向我学习的话,这个世界没有希望的,我是消极、无为派。再说我也实在没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回复 dapeng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