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人文

《看见》—新闻背后的故事

很早以前,勺子博主提到过柴静的新书:《看见》,他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他的幸运读者们。再加上柴静顶着一代“女神”的称号,低俗的我也不禁要看看这本书。刚好amazon.cn上有这本书的Kindle版本,于是购买读完了。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几乎没有读下去的欲望,作者在全书开始的那种傲气甚至霸气,我难以接受。反而越看到后来,越看到她的作为一名记者的悟性与深度,这是一般记者难以具备的。

比如她提到,记者要做的是讲述而不是评论,要客观报道,把主观的东西留给读者就好。事实上,这个问题到现在依然是某国媒体们的普遍现象,先替民众评论下结论,然后统一意见。

再比如她讲到,采访经验告诉她,世上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只有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世界是复杂的,人心也一样复杂。我依然记得,小时候看电视或者电影的时候,总是喜欢针对剧中的每一个人问大人:“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以至于成年以后,还经常会带有一种“非黑即白”的观点。哪有那么简单?

在全书的最后,作者也坦陈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实属不易。有多少人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从这里我大概对作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她写下的文字也具有更多的可信度。

新闻背后有很多新闻。《看见》一书告诉了我们在主流媒体上看不到的社会万象。当年我一哥们学新闻学,我在他宿舍里看到的有关《焦点访谈》节目背后的故事,比如,《焦点访谈》栏目组一天都能接到上千条信息,但一年只能做365期节目,其中还有一些是固定的安排。

所以《焦点访谈》只能是以点带面,用这个节目让一些人觉得这个社会还有希望——至少有电视台在监督,而作为被曝光的对象们,他们不过是觉得自己太不幸运罢了。所以许多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再出现。

虽然没有绝对的真实与虚假,但太多时候,我们从主流媒体上获得的消息报道与真实情况并不完全一样。

新年伊始,某总视察深圳,为造新形象实现不扰民的目的,据说不封锁交通,不警车开道,总之从媒体上感觉,这真是一股新风气。这种做法当然值得鼓励,算是一种进步。不过,这次视察真的不扰民吗?据参与安保工作的民警透露,事实并非如此。领导访问建筑工地时,所有民工都是便衣警察扮成的假民工。

领导视察地方当然是地方求之不得的事情,与之带来的利益自不必说,可是当领导说不要封路不能扰民,这安全工作如何保证呢?比方上面说的建筑工地如此空旷,随处埋伏一个阻击手,这安全大任谁能承担得起?

也许有人会说,领导在人民群众中是安全的,谁又能保证围在领导周围的都是“人民”呢?地方领导只能对照上面的政策而采取对策。领导们或许早已知道这种假象,但也无能为力。

可是,我们只能从媒体上得到一片歌舞升平的新气象。对于这些背后的故事,一无所知。《看见》这本书,就是讲述这些类似的新闻背后的故事。让我们知道,有一些人还在说真话、做真事。这个世界也远非那么简单。

“《看见》—新闻背后的故事”上的27条回复

该书看了,就像楼上天长地久所说的,操蛋的世界。
但只看一半,没有看完,因为看着非常压抑,”故事”压抑,或许是本人想做埋在沙堆里的鸵鸟的原因吧,不想直视操蛋的世界。

国家媒体有控制舆论导向的责任,一些事情一五一十的报道出来未必是好事,民众的思考能力和认知普遍水平较低,一件事在他那里时常能得出很可笑的结论。不过建议新闻联播开设一个精英专栏,民粹主义勿喷。

这本书我也看了,很压抑,但觉得很真实。
有很多能触动神经的观点,比如文中提到的 “世上没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只有做好事的人和做坏事的人”。

我也是暑假才看的,当时很想写,可老忙。我是很感动,这书很象作者的成长史,职业成长与内心成长。

看过柴静《看见》发布会的视频,书看了一点,感觉三十多岁的才女还跟少女似的,也就这一点难得。

这本书谈不上文学造诣,只是好看。风出来的时候柴大官人在北京举办了一个新书发布暨读者见面会,她的一位读者说:「我来,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你们做的事情。」柴静作为国家电视台新闻调查类的记者,她接触的人、事以及生活的经历与一般人不同,但是在成长的路上,大官人也曾经尤桑过、彷徨过、质问过,而现在她已经由感性变得理性了,她依附体制但追求真实记录和思考独立。

所以,看待柴大官人,我以为更多的应该是她的这种精神。

忙碌的一季暂时拉下帷幕,新的忙绿即将开始。在这个空隙期,我又开始每天晚上熬夜看书。近期我连看了三本新闻调查类型的书。南方周末的《后台》,白岩松的《幸福了吗》,柴静的《看见》。《后台》和《看见》都让我停不下来,惟有《幸福了吗》有点看不下去的感觉。《看见》,让我彻彻底底地为文中那些弱势群体痛哭,对这个社会的现实产生深深的悲凉。心情也特别抑郁。不够理性,哈。

这本书我是半年前看的,当时好像这本书刚出来吧,挺火的,受不了人们大众的跟风潮流我就看了看,总之我觉得挺没意思的,看完之后什么都没记住。
看博主书评把此书描述得挺好,我不禁在想,是不是我看书太浅,没有领悟到作者的深意呢。

回复 姜子好博客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