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人文

那钢镚清脆地砸到了碗里

那年,我在哈尔滨。哈尔滨的冬天,气温经常零下十来度,街上的积雪被行人踩成了厚厚的冰层。我走在街上,看见一个衣着邋遢的老者,蜷缩在人行道旁,前面摆个碗,他是一个乞讨者。

我那天心情不太好,感觉他比我更可怜,于是掏出一个一块钱的硬币,远远地朝这位乞讨者的碗里一扔,那钢镚清脆地砸到了碗里,响了几声。老者估计一天也没收到几个钱,听到这声响,抬头看着我,那眼神充满着感激。我心里想:“大街上那么多人来来往往,都当一个乞讨者不存在,我能给你也算不错了。”我在同情他。

出于好奇,我走近他同他聊了一会儿,他用浓重的山东口音告诉我,他来自山东沂蒙山区,家里穷,没人赡养他,夏天自己种点地,冬天没事情可做,于是就出来讨点生活。他连连对我说:你是一个好人。

前一阵子,我所在的城市比利时根特市举办根特节,街上多出来一些杂耍艺人。我注意到一位杂耍艺人在结束时,双手拿着帽子,等待观众给赏钱,他站在他表演的位置不动,有这心意的观众主动上钱去给点钱表示支持。

我突然发现,他和国内的街头艺人完全不一样,国内的街头艺人在结束的时候,会动走到观众面前“讨要“赏钱,而观众也在这要钱的当口如鸟兽散,两者的关系就像猫和老鼠的关系一样。

这国外杂耍艺人的场景,让我想起了几年前在哈尔滨的那位老者,如果那时候我亲自走向那位老年乞讨者,蹲下去把钱轻轻地放到他的碗里,再微笑地点一个头,是不是会带给乞讨者一份更多的尊重和温暖?冷冰冰的钢镚。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对于乞讨者不能轻易相信。我也痛恨那些利用人的善心赚钱的职业乞讨者。对于这种问题,也许对乞讨者给予食物等实物形式而非现金,就可以避免被骗。除去职业性的乞讨者,真正的乞讨者,有谁愿意像那位老者在数九寒天中为了那几块钱?难以活下去了。

勺子博主谈到他去肯德基时被人力劝捐赠的事情,他在第二次时不愿意再捐,因为那工作人员已经像机器一样地在“虐待”消费者的爱心。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有爱心,但爱心不可以被滥用,滥用之后的结果是使人变得麻木。

给街头艺人赏钱与给乞讨者施舍可能性质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接收方不能强求,赠送方要出于发自内心的自愿。双方之间是一种平等与尊重的关系,否则施舍、捐赠就变了味道。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没有主动劝别人捐赠我的那个小公益活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钢镚清脆地砸到了碗里”上的21条回复

小时候,记得有时候会有马戏团下乡表演。为了博得一些同情多挣点钱,有一次两个人用啤酒瓶把自己的头都砸破了,结果观众大为震惊,为之解囊者不少。这种时候,若再逃,众人也会谴责。
根特的乞丐最近增多了不少,而且还多以年轻人为主。给乞丐钱物有一个原则:小孩不能给,年轻人不能给。小孩乞讨,多半是被人操控。即使不是被人操控,养成这样的乞讨心理也是不可取的。年轻人去乞讨,着实有些不解。。。

我那有个朋友说的好:不是钱,不是食物,就是真正的,从内心进入内心。
施与受,彼此的尊严都重要。

一般我看到一个乞讨者,会辨别他到底是真是假(象那种动不动就把尸体摆在旁边,然后磕头,磕到地上流一滩血的那种一般都是假。凭直觉);如果是真的需要帮助,我就会亲手小心递到他的碗里,不会扔过去。有时候他会抬头充满感激地看我一眼,和对其他人说的一声普通的谢谢不一样,对于自己来说那种幸福之情就溢于言表了。

之前在马光的博客上看到一篇关于乞丐的文章,如今坛子哥你的博文又再次提及根特的乞丐!这怎让我感觉在根特那城市,乞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吸引人眼光了呢?

几年前,我在武汉的长途汽车站等机场大巴,一个妇女带着孩子来要钱。我看那孩子真的很可怜,于是就把我手里刚吃了两块的康师傅3+2和没开封的可乐给他了。那妇女看我的眼神透着一些感激和无奈。无奈是估计他无法交账,感激是,这些东西都归那个孩子了吧?哈哈哈

在北京,街头职业行乞的实在太多。本来不麻木,见得多了,也就变得麻木了。
另外北京也常出现那种路边突然说问路然后突然劫持的情况,很怕,见到有人求助有时候都提心吊胆。
遇到过一次,那种一边问这怎么走那怎么走,一点一点诱导你往路边巷子里停着的一辆面包车靠近的。我当时跑了,后来仔细一想问路人说的话:“我是从昌平开车过来的要去沙河,找不到路了……”我当时才刚到北京半年不到,不熟悉北京,后来一问同事才知道,沙河就在昌平……

帮助人之前,当然要辨别是否真的是需要帮助的人。当然,这种事情本来是不必让帮助者去做的,可惜了这个复杂的社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