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在全民医疗资源的覆盖程度上可以得到充分体现。作为一个在比利时住了好几年的中国人,我对比利时的医疗系统较为关注。今天,我想介绍一下我了解到的关于比利时药品销售信息。
人生病后去看医生,医生诊断后给病人开药,这是我们都熟悉的过程。在比利时,完全实行医药分家,整个购药过程操作起来很简单。一个普通病人任意选择一名家庭医生看病,看完病后,医生会开出一张处方,凭此处方到药店买药。根据规定,药费在药店当场就用医疗保障卡(SIS卡)按比例完成报销。对于非处方药(OTC),购药者需要支付100%的药品费用。作为药店的专属权,比利时的非处方药也只能在药店购买,这与许多国家情况不一样。
粗看这样的一个系统,优点显而易见,医生收取诊断费,药品利益与医生无关,因此,医生没有理由为病人随意开药。国家的相关部门也会进行相关抽查,监督医生的处方用药是否足够科学,药店销售是否按处方进行,这样就不会额外加重民众的医疗负担,也不会浪费药品资源。
虽然处方药单由医生开具,但药店的药剂师权限较大,药剂师会对用药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但不得以高价药替代常规的低价药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售药时,药店人员对购药者解释使用方法,并在药品包装盒上额外注明。甚至,对于由药剂师售出的药造成病人病情恶化的情况,药剂师在事故调查中可能会受到相关问责。因此,医生不能主动联系药剂师,但药剂师可以联系医生,就用药问题进行沟通。
事实上,要成为药店从业人员并非易事,须严格按相关规定进行。在长达五年职业教育拿到学位后,还要进行执业资格认证,才能进入药店工作,再加上药剂师狭窄的就业途径和前景,平均每年全国只有大约400位药师毕业生(比利时全国人口1100万)。
关于药店的分布密度和规模,比利时的药店分布很广,但各家药店规模都不大,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均匀地分布着药店,很容易就能找到挂着绿色十字架的药店标志,具体地讲,兼顾到药店之间的最大距离后,大概每3000名居民开设一间药店。周一到周五正常营业,非常便民,周末少数药店轮流营业。
所有的药品价格都是由国家的几个部门联合定价,确保药价在医疗保障报销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药店本身并无权利定价,因此民众看得见的药品价格变化并不大。我的实际调查发现,药品的价格在各家药店完全一样。与此同时,由于连年的药品进价上升,而药店零售价不变或者变动滞后,导致药店的利润率下降、收入下降,药店行业的工作人员曾经举行过罢工抗议,从而将这个矛盾放大。
每一家药店都按政府制定的法律开设,涉及到的相关手续异常复杂。为了抑制过多的药店,加剧竞争导致利润下降(注意药品的价格不是药店制定的),导致对购药者的服务下降,政府近十多年来几乎没有再批准开设新的药店。同样是为了抑制竞争,药店和药品也不得出现在任何形式的广告上,甚至,药剂师的个人名片上,药店的一次性塑料袋上,都不得出现相关带有广告嫌疑的信息。
总体而言,关于药店行业,政府制定严格的法律并强力执行,购药渠道限定在药店,药剂师从业门槛高标准化,药店的开设和分布极度控制,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并行,导致药店这个行业成为一个高度垄断、低度竞争的带有社会道义性质的特殊行业,最让民众乐于看到的最终结果是,药店行业没有成为一个高额利润的行业。
事实上,比利时的医疗服务非常昂贵,但由于巨大的医疗保障投入(2011年全国医药报销总额约为40亿欧元),民众实际投入的医疗付出并不大,也因此,比利时国民对该国的医疗服务非常满意。这也许正是比利时政府的初衷,努力让每一位居民都能看得起病、买得起药,是西欧社会高税收、高福利的写照之一。
参考信息:
- Belgian Pharmacies and Low Growth
- Drugs & Medicines Where to get them
- Belgium’s healthcare system
- Regulation of and by Pharmacists in the Netherlands and Belgium
PS. 此文为应我的老同学约稿而写。《求是》说了:“骂不倒党和政府”,我相信各位朋友能理性评论——虽然我不会删评论。
“漫谈比利时医药零售行业”上的24条回复
中国要实现比利时这样的医疗卫生水平需要的时间估计100年都不止。
医疗是个无底洞,是一个用钱无法填满的无底洞。
这个是不是有点过于感情化?中国是否能实现,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水平和政府的决心。
如果是个无底洞,那么为什么西欧,比如比利时,我觉得就是一种较为成功的代表呢?
无底洞只是对中国来说的。
像比利时那些发达国家已经把洞填满了。
我一直认为,医疗行业的确不应该市场化!保持行业拥有专属的行政垄断,对控制行业利润以及降低民众负担具有非常意义。
你是个明白人,当然,这是按我的观点来判断。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它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就是基本的人权问题。
比国政府做得好的是,把它当作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高度垄断,同时把利润控制到较低并能接受的水平。
我是一个外行,但我认为一国医疗水平取两个因素:资金投入和资源使用。投入是不是足够?在一定的投入情况,资源是不是得到了合理利用和避免浪费?
我国是不是有足够的投入我不清楚,但在开具药品时的浪费情况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小例子,感冒一次,医生开的药够吃好几个星期,并且开新、贵药而不是够用的常规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样能提高医生和药店的收入,否则,他们靠那点有限的工资,他们会觉得不平。
市场化东西才会变便宜吧,而垄断完全是某人说了算,某人才不管你死活咧。
市场化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钥匙。
欧洲的医疗制度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大海你是医疗领域的吧?愿意听听你的看法,发出你们的真实的声音。
比较各国医疗制度,可以说各有利弊。现在美国、英国和日本也在尝试医改,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而且某种医疗制度可能只适合某种国情,应该没有通用性,只可借鉴,不可完全照搬。
照搬不行,参考总还是有必要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倒觉得有关部门有没有这个决心去做这种事情。
中国现在的农村医保也挺好的,报销百分之八十呢。
是的,比以前有很大的进步。不过,也有小问题,有乡村医生联合农民多开药,多报销,浪费医药资源的现象——其实是监管的问题。
公民的素质也是原因之一。
我在想英国的NHS跟欧洲大陆的制度区别在哪里?呵呵
欢迎你作文一篇来谈谈,让我们也长长见识。
珍惜生命,减少用药!
这两个月,和药打交道有些多了……
马兄台怎么了?保重龙体!
我们国家的医药行业 都是暴利
这个还是需要具体数据来说,否则结论会过于感性化。
没有可比性!
了解总还是可以的嘛。国内发达地区的医保也不错的好像,现在农村的医保比过去进步多了。
国内这方面实在太混乱了。晋江算是较为富裕的地区,但是医疗仍是贵到普通民众无法承受,重大疾病看不起仍是村民的常态,尤其是需要依赖子女付医药费的,基本都拖着等死。
这种事情是我们个人无法解决的,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