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其它分类

环保:将昆虫摆上人类餐桌?

如果和老外们讨论起吃狗肉的事情,他们总会表现出一种无法理解的态度,这种态度就好像你在吃人肉似的。西方世界中的小狗是一种再普遍不过的宠物,日久生情的宠物如同家庭成员一般。

事实上,“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习惯、文化传统。一个地方的民族吃的这种动物,在另一个民族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最简单的例子,伊斯兰教信徒们看着我们吃猪肉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吃的牛肉在印度人看来也是不可理喻的。法国人会做出欧洲其它地方不怎么吃的青蛙和蜗牛大餐,德国人却有一道其他欧洲人不吃的猪肘子。中国人自然无所不吃。我想这大概是 “one man’s meat is another’s poison” 的最好解释之一。

我们总归是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填饱肚子的食物,才能活下去。在越来越讲究环保的今天,人们开始盯上了昆虫,比如说蝗虫、蟋蟀、各种蠕虫等。最近,在比利时报纸(Flanders Today)上看到一则有意思的报道:佛兰芒地区有研究者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昆虫作为人们的普通食物(Grub’s up)。

从纯原材料的观点来讲,这些昆虫提供了一个桥梁作用,将人类无法食用吸收的植物转化成各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人类能够吸收的营养物质。并且,昆虫们的生长需要更少的水、土地,产生更少的温室气体。比如,蝗虫这种本来是害虫的东西,生长繁殖速度非常惊人。

正是因为这些农作物的害虫生长速度惊人,证明了他们的优越性,在生物食物链上的转化效率大于其它物种——说白了就是将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而牛、羊等动物,不但将草类转化成肉类速度较慢,还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大自然就是这样,适者生存。

然而,人毕竟是人。一种东西能作为食材,不仅仅是材料成分。还有人的饮食习惯等造成的心理因素。没有吃昆虫习惯的人们对于昆虫能走向餐桌这件事,多少是有些抵触心理的。假想一下,看到一条从营养学上完全满足人类需求的毛毛虫,想到要吃下去,心里难免有恶心的感觉。

那么怎么办?研究者们建议,一方面,普及那些能够作为食物的昆虫知识,鼓励人们开始尝试昆虫作食品,甚至通过在棒棒糖里包含着一条可食用昆虫的方式鼓励小孩子们吃。另一方面,将昆虫晒干磨成粉末,喂养本来需要吃昆虫的动物们,比如吃虫子的家禽,间接利用这些转化效率高的昆虫们。不过,后者会受到相关法律法规制约。还记得疯牛病的起因吗?就是动物骨粉进入了牛饲料,融入了同类基因。昆虫粉作为家禽类的饲料可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但风险不能不让人注意。

虽然昆虫作为食材还未成为主流,但全世界大概有1400多种昆虫可以作为食材,而全球大概有80%的人口会经常或至少吃过某种昆虫。所以,昆虫进入人们餐桌这件事并非骇人听闻。

“环保:将昆虫摆上人类餐桌?”上的42条回复

我们这有种食品叫土笋冻,跟虫子似的,我来几年都没敢吃,最后也是吃了,没想到确实挺好吃的,难怪酒宴上常见。这样想来,也许有天我也人接受,虽然现在想过去实在够恶心的。

北京王府井大街那有一条小吃街,那里有卖很多的烤昆虫,有些甚至是生猛虫鲜,用竹签穿起来串一串的,活物。事实上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这些个昆虫兴许真的是很营养的。

当流行吃虫子里,那这些虫子就会被人“养”起来,最后它也只是化学的促生品而已,再没有美味,如鸡、鱼、猪等等。

特别是现在的生蚝,一定不要吃,都是在近海繁殖,含大量重金属。

其实,我吃过不少乱七八糟的东西:蛇、麂子、老鼠肉(冬茅老鼠:一种很肥的专吃茅草根的野鼠)、牛蛙、蝉、狗肉、野猪肉、猫头鹰等。
现在我是不吃了,想起来,真是罪过。

小时候经常捉来蚂蚱玩死了烤了吃,夏天也捉知了猴吃,有一次家里竟然买了一罐知了猴的罐头,长相太难看了,闭上眼睛吃了一个,味道不错。

说到吃,有名的广东人,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地上跑的除了汽车,其他的都能成他们的食物。吃各种奇怪的东西。在我的老家,当然也包括你的老家,大家都是不吃猫的,但是广东人吃。

竹鼠,青蛙,蛇,野鸡,野猪好多好多都吃过,怎么办?貌似还有人吃蟾蜍,我当年小时候在我奶奶家为了赚零花还去专门抓过,卖给收蟾蜍的

这些东西最好还是不要吃,吃常见的家畜就可以了。就肉来说,营养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的。杀生太多,于心不忍。

从科学角度说,人吃到虫子的概率是百分百!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吃了虫子,那些细小如螨虫之类的动物。
直接粉碎昆虫喂食,需要担心农药及重金属残留
比较可靠的方式是分解后重造,貌似很多蛋白粉、氨基酸之类都是这样出来的吧

这个不用担心,蝗虫这种昆虫的生长能力惊人,因为它处于一种没有人工照顾的情况都能大量繁殖,如果有人工饲养,只会长得更快,换句话,投入一定的资源,饲养蝗虫的投入与产出比更高。

回复 dapeng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