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转眼间,儿子就两岁半了。按照比利时的习惯,小孩三个月到两岁半之间可以选择上托儿所,两岁半以上就可以上属于义务教育的幼儿园。托儿所不是必需的义务教育,自然不免费,义务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免费。
早在孩子刚满两岁时就收到所在城市根特市政府发来的信件,给了本小宣传册及通知信,大概是某天某时某地有咨询介绍会,可以去参加了解。像我这种外国人,自然是最好参加这类介绍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当场提问,问个清楚,否则,全是荷兰语的网站和资料我当然看不懂。
一、如何为每个学生合理分配学校?
一去介绍会,自然是荷兰语讲解,类似于中国的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做讲座式的给充满疑惑的家长们讲解。我当然一句也听不懂。漫长的宣讲会结束后,我便直接找到工作人员,问他们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耐心地用英语给我解释了一下这个宣讲会的内容,主要是确定孩子上幼儿园的大概流程。最重要的是选择学校,每个学生可以选择的学校有很多,如何确定哪个学生上哪个学校。就像国内的家长们都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往重点学校似的,可是学校的名额是有限的,于是各想各的招儿。
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分配孩子学校原则:根据自己的家庭地址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孩子的实际情况、家长的教育程度、语言环境以及其它的一些因素(比如有兄弟姐妹已经在某个学校就读就有优先权),把这些资料输进电脑,然后就一切由电脑说了算,出的结果是哪个学校,就去相应学校报道,双方谈妥就算结束。如果不满意,就等待电脑的第二轮确定,一直到找到学校。一般而言,越早的结果是越好的结果,毕竟是计算机计算的最优结果。
我刚开始被她说的一头雾水,我说这个分配学校的系统还是有些复杂,工作人员说本地家长们也会问很多不明白的问题,甚至说她也是被教了三次才弄明白这个系统,当然她表示明年可能会变,把系统变得简单些。她向我讲明白这个系统后,于是让我填写了相应的文件,给出了符合我的条件的学校明单,让我回去等待通知即可。
比利时的小学生学校的分多层次性,有政府公立学校,也有教会开办的天主教学校,还有一些特殊要求的学校。总的原则是让每个小孩受到公平的免费教育,大概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设计出这么一个复杂但却为了最大努力保证公平的学校分配系统。当然,他们有没有像中国那样的想尽方法进“好学校”的现象呢?也是有的,小馄饨博主曾经[1, 2]讲过比利时家长们想方设法为争送孩子上好校的故事,不过那些手段还算光明正大,不值得大惊小怪。
二、孩子成长需要营造一个什么样的环境?
欧洲的义务教育总体比中国轻松一些,更注重小孩的个性发展,这点我不担心自己的小孩。我不放心的是学校学生的组成来源,因为我担心学校里面会不会有太多北非中东等原籍国家的学生。也许有人会说我有种族歧视,我倒觉得是夸大了这个问题。我不过是听有人说在北非族裔的孩子多的学校,中国孩子在学校里很孤立,被人欺负是常事。
人本来生而平等,但由于家庭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谁又能承担起孩子们所受到的伤害呢?尤其是心理上的伤害。如果过多存在小孩打架欺凌的事情,会对小孩造成不良心理阴影。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人的幼年成长过程不是充满阳光,人格就可能会到扭曲,不健全的人格,迟早会出现问题,至于数学学得好或者会不会弹钢琴,倒是次要的东西。
最后,根据我们的要求,选择了一所离我住的地方较近的市立学校,而放弃了教会学校,虽然主流的传统教会学校要求严格,类似于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但由于天主教色彩,让我这个不懂天主教的家长不知所措。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这个选择的确很公正透明,元旦的那天遇到一当地年轻妈妈,她说她儿子也想上这所学校,但去晚了没有名额就没有选上,这让我一个中国人在比利时感到了他们的公平。
这所市立学校非常有特点,用一个时髦的词汇讲,有些非主流。全校的学生不分年级,大大小小全在一起学习(但每个班级人数还是有限制),注重动手能力和户外活动,也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你不想参加某项活动就不参加好了!当然,这已经不是他们的“实验班”了,他们已有相当成功的经验了。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听起来很好,但尊重传统的家长们肯定会有所顾虑。我们没有在比利时长期待着的打算,就让儿子去短期体验体验吧,再说过早地开发小孩的智力和注重书本知识,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亲历比利时教育部门为学生分配学校, 兼谈教育”上的54条回复
孩子都这么大了,幸福的坛子啊。。羡慕。
@民工: 幸福个毛,我还羡慕你呢,快要出头了。
毛里求疵,谁能幸福。
@勺子: 其实我还是非常知足常乐的了。
知足常乐是一种生活态度哦。并不是一般人能有这种心态的,坛子兄弟做得已经非常好了。以后如果我有孩子,教育问题还得向你请教哦
我也还要继续加强,做得还不够。教育问题可以一边学一边使用~
非裔黑人多的学校,通常学风不太好。在美国交流的时候,真心搞不懂街头的那些老黑,很多人明明可以自食其力,偏偏去抢劫贩毒要饭,甚至宁愿做一个流浪汉也不算做个蓝领工人。好吃懒做……
@苏理: 这背后的因素就复杂了,我没有专门研究过,只是知道结果。
养个娃还真不容易
@Win8迷: 有麻烦也有乐趣的,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人生呀,当然也要生人呀。
未来是什么打算呢?回国?等到孩子几岁的时候呢?那时又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呢?
@lovelucy: 未来一片迷茫,能力有限,进退两难。
是不是也可以说“要求太高”呢?
何以见得我要求高呢?养家糊口而已,不算高吧?
徒有羡鱼情
@Louis Han: 我真没有觉得有什么值得羡慕的嘛。
估计十岁不到就是双语人才了。
@chojemmy: 这个欧洲大陆的人们都会好几种语言的,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嘛。
远离天朝教育,不是在培养人才而是在生产产品
@大发: 这要是能培养出你这样的产品也是不错的嘛。
教育本就应该实现民主化,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性,让孩子自由地学习,从而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尊重教育的自主权和相对独立性,在国内少得可怜,几乎没有
图片里小朋友好乖,他们的托儿所像在家里一样,有点温馨哦
@z: 是的,托儿所里的小孩被教育得很懂事的样子,还不错。国内的教育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得清的吧。但育人事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估计再要好几年才会为这个问题而头疼,哈哈。
@戴睿可: 或者老乡你做个钻石王老五也不错的嘛。
只能说这个问题我还早,但肯定是希望送达所谓的重点学校
@francis: 时光很快的,有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
呵呵 孩子都这么大了,为何只是短期体验?难道你想让孩子在外面体验之后,再到这边回炉??
注重人性的教育,比以后成为神马钢琴王子,体操王子的好处不是一点点。。。是人与鬼的区别。。
@坤德拉: 因为我也是一个学生嘛,以后在哪里呆现在也不知道。
你儿子现在是说汉语还是英语呢,在学校跟当地小朋友能沟通吗
@旅途者: 世界上有很多语言的。比利时是以荷兰语和法语为官方语言,我目前在荷兰语区,孩子在托儿所呆过一年多,所以他也说荷兰语,当然,和父母还是用中文的。
博主,荷兰语是一种怎样的语言?跟什么语比较像?
我现在学俄语,但是俄语不灵光,还不如英语,以前还学过一点点西语。
我也不懂荷兰语,但听说与德语是一个家族的。你可以维基百科一下。
习总说了:欢迎你们回国作贡献。。。
另外,说到小孩教育的问题,尊重个性当然是要的,但是discipline这件事情也是要的。
但凡“我们很好,你们很差。”的看法我都是不太同意的。
@勺子: 辩证?中外双方各有利弊的,比如教育也是这样。就基本功而言,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可以的。
我不给国家添负担就是好事了。
我觉得,小孩子让他们多有些人生体验,在人格形成期间多一些对生活中美好元素的感悟才是最重要的。书本知识那些东西什么时候都能学,而且中国的孩子们上学前就开始透支的上各种辅导班,真叫一个悲催。
坛子,就你的理解,欧洲的孩子能享受到这种教育,是因为他们教育资源丰富?孩子少?还是出于教会的理念呢?
你说的这个问题其实很大,可以当作一个课题来给专业人士研究。
就我的感觉,我觉得首先,欧洲的小学生在学业上也是有一定压力的,不完全是真的完全玩,他们也有考试,也有成绩的好坏。
具体到差别的原因,可能还是源于他们的社会较稳定发达,所以生存压力不是那么大,一个人选择成为一个技工还是教授,在基本生活方面的差别不大,反正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赚得越多交的税还多。
所以家长们也就不像中国父母那般逼着孩子学习家长们认为好的东西,以期将来在就业中有所突出。当然,适度的压力是需要的,人是有惰性的,凡事都有个度。
而且,国外似乎注重个体,自己过得好就行,不像中国(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注重自我的90后让好多国人看不惯的原因之一),易受大环境影响,牺牲个性,以求稳——反正大家都要这样子。
但无论如何,注重人性,把孩子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教育,培养他们独立的思考力,这可能是最基本也是很高的一个境界吧。一个完整的人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这个社会整个世界还能不和谐吗?
博主,您说:一个人选择成为一个技工还是教授,在基本生活方面的差别不大,反正有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赚得越多交的税还多。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的一个“一席”演讲,讲的是我们对社会有责任,可是社会对我们更有责任,它应该保护我们不受匮乏,不觉恐惧。
社会保护我们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像中国,以前没有足够的钱来支撑这样的福利系统,现在有没有,我也没有相关数据。不可能画饼充饥的。
如果政府有钱也不给民众良好的福利保障,那就说明这个政府是不合法的。
看到这个帖子太好了,博主是在安特吧?我最近也在为选学校的事情头疼,昨晚去参加了一个天主教小学的宣讲会,学校环境师资理念都很好,就是对于信仰教育这方面我有点担心,一想到孩子将来长大可能会不停地向我传教我就头大。博主方不方便告诉我你家孩子去的学校?你们当初选择学校的标准有哪些?借鉴一下,非常感谢啊。
我有朋友的经验告诉我,他们的孩子在教会学校有些困难,总觉得我们中国孩子做不到他们教会的要求,即他们“事多”。后来转到公立学校。
但我另外一个朋友的女儿在我附近的教会学校,她反应又不错,所以看来因人而异。但我觉得还是选择一个背景较为宽广的可能对于我们中国孩子好一些。比如学校从来没有接受过这种外国学生,很可能也是给他们带来一些挑战,相反,如果学校经常有些其它文化背景其它国家的孩子,这样可能比较好一些。
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晕了,发完才看清楚博主是在根特,抱歉了,不过还是想请你给介绍一下你们选择学校的经验啊,谢啦
我认真码下的每个字,你总算认真看了呀——虽然这不是你的义务?
相比之下中国的家长普遍比较悲催了。。。
也不能一概而论了,中国的幼儿教育也不是说全部都不行,有些发达地区的条件其实不比国外差的。
我认为这时候上什么学校关系不太大,只要孩子的心灵不会受不必要的伤害就行,这个阶段家长很关键,坛子很认真,育儿肯定优秀的。
只要孩子的心灵不会受不必要的伤害就行。
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呀。
过奖了,还得向你请教,你在育儿方面已经功成名就了,并且还坚持着教书育人的第一线。
哈哈,我们就是做这种匹配理论的。根特这个设计申请系统的人我还认识哈哈
还有这么巧的事情呀,现在我小孩都已经进幼儿园了。
结果好坏和时间没关系的。第一轮的结果应该是统一出来的。好的一个系统的目的就在于家长只要填写你喜欢什么学校,剩下的事情电脑后台来匹配。
我的意思是,如果第一次系统没有给出一个好的结果,难道第二次还能修正得到更好的结果?问题是第一轮后,好多学校的名额就少了许多呀。
比利时的语言好复杂的说
这个国家形成时候就很复杂。